(传说)智度论一曰:“如提婆达多大弟子俱迦离,无信法故堕恶道中,是人无信,于佛法自以智慧求不能得,何以故?佛法甚深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即唯佛与佛能互知之智。与“唯佛与佛乃能究尽”一语同义。其义有二:(一)谓佛之悟境唯佛知之,因位菩萨等不可得知。...【四种现量】 p0431 瑜伽十五卷十页云:问:如是现量,谁所有耶?答:略说四种所有:一、色根现量,二、意受现量,...梵语 sa-vipāka。为“无异熟”之对称。指能招感当来异熟之果者。据俱舍论卷三载,于二十二根中,忧根为有异熟,因...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十六观之第十一,即观想大势至菩萨身相的观法。...(人名)Buddhadeva,婆沙四评家之一。俱舍光记二十曰:能觉悟天,故名觉天。梵云勃陀提婆,勃陀名觉,提婆名天。旧...sidi 1、苦谛。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由报之定不定,分为四种。 一、时定报不定 时即时节,报即果报。谓于三时,决定不改,由业有可转故,受报不定...(术语)遗于后人之教化也。梁高僧传一曰:夫塔寺之兴,以表遗化也。...(术语)善业有生乐果之力用。恶业有生恶果之力用。有部毗奈耶四十六曰: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术语)得脱生死之苦也。法华经曰:得脱三界苦恼之患。遗教经曰:虽复出家犹未得脱。心地观经三曰:口称南无三世佛...(杂语)心为到佛地之道路,故曰心路。南山戒疏一上曰:心路躁扰,静定何因。释门归敬仪中曰:心路苍茫,莫知投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
普通人的心态就是人对我好,我则生感激报恩之心;人对我坏,我在心里就生嗔恨报复之念。而学佛人必须要把这个心态转...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又何干?只要审察自己...一切美好都要付出代价。你的梦想越美丽,你需要承担和付出的,也就越多、越大。 与泥对话之一 有人问泥:你以全部的...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者,实为修行人。如果约发心来讲,真正的出家,出家无家,处处...
咱们讲这个《华严经》,太深了的。大家来看,当机众都是什么人,什么样的来学《华严经》的?我们现在不说是学它道理...
浮生若梦,幻质非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们在这如梦如幻的生活中,颠颠倒倒的过日子,不知佛的伟大,...
下面我们讲讲清朝彭二林居士《重订西方公据》后面,收集的几则往生事例。 旅亭和尚,浙江嘉善人,他在闻学老人那里...
有个朋友炒股,股龄也有几年了,在市场上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算比较深厚了。他自己也经常在一些经济类的报纸杂志上面...
俱迦离无信堕恶道
【佛学大辞典】
上篇:瞿伽离谤二圣堕地狱 | 下篇:瞿沙 |
(术语)台家所立,有当分跨节之目,当分者谓于藏通别圆之四教各有其当分之教行理,跨节者,谓于前三教上直超说圆意...
唯佛与佛知见
四种现量
有异熟
势至观
觉天
四谛(catur-satyas)
四报定不定
遗化
业力
得脱
心路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推荐】每个学佛人都要学会算这三笔帐

别人的是非善恶与你何干
与泥对话

修行人不与俗人混

学经要转变我们的气质行为思想

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截断世人生死路,别开化外一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