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名)Mahāpadma,译曰大红莲华。又八寒地狱之第八名。俱舍光记十一曰:“摩诃钵特摩,此云大红莲华,严寒逼切,身变折裂如大红莲华。”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资持记·释二衣篇:“毛[毯-炎+旁],音榜,毛织布也。”(事钞记卷三二·一九·一五)...【眼等五根各于四处增上】 p1001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卷八页云:问:若增上义是根义者;问:谁于何增上?答:眼根...(术语)本觉之真相也,正觉之体离染污,故云清净。圆觉经曰: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本觉相,永断无明方成...【有行之所拘执】 p0553 瑜伽十三卷四页云:云何犹为有行拘执?谓由誓愿俱行思故;制伏外缘,持心于定。又于作...(术语)公案名。言本来无一物之消息。即向上屋里,空界无物。今一物亦不将来之意也。从容录第五十七则曰:严阳尊者...【苦类智】 八智之一。即观三界之四谛,所发十六心之一。缘观色界、无色界之苦谛所得之无漏智;以其类于观欲界之苦...(1884~1955)江苏泰县人,俗姓陈。法名印光,一字显道。十岁即随三乘法师出家,十八岁于焦山受具足戒。宣统三年(...(一)佛教仪式之一。又作法事、佛事、斋会、法要。乃为讲说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举行之集会。即聚集净食,庄严法物,供...【眼】 p0997 瑜伽一卷六页云:谓四大种所造,眼识所依,清净色。此出眼体。又三卷十五页云:屡观众色,观而复舍,...(名数)五悔中,除第一之忏悔,其余劝请等之四悔也。法华忏法之式于前既于六根段修第一忏悔。故于后唯修四悔也。...前言世间,说有六凡。兹合世出世间,则为十界。然凡圣本来是一,但因迷悟不同,而差别于是迥殊。迷有轻重,悟亦有浅...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
若受离一切所应远离身语业,安立第四苾刍律仪,一切不如法的身语业都要远离的。具足戒,这样的戒就叫比丘律仪,这是...
打坐时先要身心清净,然后上坐。初步练习不一定就要双盘,(可先学坐单盘,习惯了,再渐进双盘)。要坐下去舒适自然...(一) 1.不要在流泪的时候做任何决定,情绪负面的时候说话越少越好。 2.不要去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不要把所有的感...佛在《阿弥陀经》中告诉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所谓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见浊是指邪知邪见的...
在诸佛派侍者问讯世尊的时候,佛的表现是什么?含笑。问的时候没有答复,就含笑;含笑当中放了这么多光明,光明就是...释迦牟尼佛夜半踰城出家,雪山苦行六年,最后于菩提树下成就无上佛道。成道后,游历诸国,弘法利生。不知不觉,离开...
印光法师告诉我们: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真有这样的心态,他进步一定最快,因为所有人的优点都很...
《论语》中有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这句话说的是我们不要被物所奴役,君子使用万物,而不被外物支配,这听上去似乎不...
摩诃钵特摩
【佛学大辞典】
上篇:摩诃憍昙弥 | 下篇:摩诃迦旃延 |
指宗门中对迷悟、有无、因果、凡圣等二重见解。于此类对立之名相有所执着,主张迷悟、因果等皆两法个别而不相融摄,...
毛[毯-炎+旁]
眼等五根各于四处增上
清净觉相
有行之所拘执
一物不将来
苦类智
守培
法会
眼
四悔
十界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抱年轻女人与抱一条死狗的感觉一样吗

广钦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让你少走弯路少碰壁的智慧法语
学佛切勿执理废事

每个人都有光,只是大小不一样
拔提释王作比丘缘

「潜伏」在我们生命中的菩萨和大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