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术语)新译之正等觉,旧曰正尽觉。等者就所证之理而言。尽者,就所断之惑而言。中阿含经五十九曰:如来无所著正尽...简称五大尊,即: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军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刚药叉明王。...【能取所取】 能取即认识的主体,所取是被认识的对象。换言之,能取者为心识,所取者是外境。在唯识学上,能取是识...【四种变化】 p0436 显扬八卷三页云:方便者:略而言之,四种变化,名为方便。一、未成熟者、令成熟故;现诸菩萨所...梵语 paca-vārsika maha。音译般遮于瑟会。无遮,宽容而无遮现之谓。不分贤圣道俗贵贱上下,平等行财施及法施之法...(术语)密教通说之十六生成佛,托于仁王经所说之十四忍,谓为十四生成佛。...(杂名)谓葬场之南门也。由阿字四转之深义而来。...(植物)Īṣīka用以作矢之坚芦也。又为王舍城之高山名。以譬我见我慢之高者。瑜伽略纂三曰:伊师迦者,西方二释:...(术语)禅门所传之戒,云无相心地戒。犹台宗之戒曰圆顿无作戒,密宗所传之戒曰秘密三摩耶戒,各以其家之宗义名之也...增上缘之一。为“无力不障”之对称。谓付予助力,使之增强,以补其力之不足,使无障碍。 p5904...【无时】 p1042 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无时者:出三世故。...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第三课 瞻视病人甲三、说法敛念 说法敛念 是关于如何为病人说法,使他能够收摄正念的方式。其中包括 余人劝导 ,即...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叫做:怎样才叫做一个完全的人?,诸位不要以为我们做人已经做了几十年,还不会做人吗?不错!诸位...
信众:请问师父,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的区别是什么?在净土法门如何去理解? 大安法师:这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
南天寺无德禅师举行小参时(禅师依学僧的需要,而不定时举行的一种座谈会或开示),无德禅师对学僧们说道:「各位来此...问: 历史上,汉地傅大士曾造轮藏置于寺院,供众人推动以增福慧。转经轮在藏地更是人人行持的普遍的法门。您对转经...在舍卫城,人们常常大事举行供养,供养佛陀亲自带领的僧团。有时由一家人举行,有时由三、四家举行,有时由若干人举...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达,作为一个居士,如何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形...
01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 当念只因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02 四大聚成玄兔角,六根缚住白龟毛; 沤...
苦类智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苦类智】八智之一。即观三界之四谛,所发十六心之一。缘观色界、无色界之苦谛所得之无漏智;以其类于观欲界之苦谛所得之苦法智,故称苦类智。
上篇:苦苦 | 下篇:苦类智忍 |
【请他成熟】 p1344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四页云:请他成熟者:谓若有余无量有情,于彼发起上品爱敬;或复有余,善知方...
正尽觉
五大明王
能取所取
四种变化
无遮会
十四生
修行门
伊师迦
无相心地戒
与力不障
无时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如何劝导病人临终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慈航法师:做一个完全的人

净土法门如何理解「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

寻找禅心
净业行人如何看待转经轮
以平等心接受供养
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当好一个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