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顿大之根机,谓闻顿教而顿悟佛道之机类也。圆觉经曰:“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一切事物的存在只是一种假相,依他而起,一旦彻悟这种道理,便能把握到真实,谓之圆成。...为禅宗之根本眼目,乃适切表现禅宗玄义之八句。八句即: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术语)二真如之一。离心念之相,离言说之相,真如之法体也。...亦名:余语法、触恼法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余语法,掉戏邪绮,躁扰乱僧。语默乖常,法义失度。故制白断,改前余...【增上不善根】 p1316 大毗婆沙论三十五卷五页云:云何增上不善根?答:诸不善根,能断善根,及离欲染时,最初所舍...梵名 Sāgara-nāgarāja。又作娑伽罗龙王。娑竭罗,意译为海。八大龙王之一。依其所住之海而得名。龙宫居大海底,...(术语)佛之智慧。深广而不可思议故云。...(术语)俱舍谓之背上使。谓见道所断十惑中贪瞋痴慢之四惑也。是不直缘谛理,缘五见等见惑而起之惑也。...【昙摩谶】 或昙无谶,此云法丰。中印度人。日诵万言。初学小乘五明诸论,后遇白头禅师,教以大乘,十日交诤,...【理趣】 p1036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页云:理趣者:当知六种。一者、真义理趣,二者、证得理趣,三者、教导理趣,四者...禅林六头首之一,掌文疏翰墨之职称。又称书状、记室、外史、外记。书记,原为古清规之书状,职掌文翰,凡山门之榜疏...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印光大师校印本)...
问: 当前佛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请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答: 这也要注意了,现在教内各种怪异现象不断地呈...
持戒要老实相信,不能要信又好像不信 (一)老实人持戒,会觉得更轻松、更省事、又不疲劳。因为老实人看到佛戒说要这...问: 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介绍给不曾接触佛法的家属,但家人对于弟子送的讲经书籍和光碟...
蕅益大师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三学之结穴归根则在念佛一门。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之种种三昧...
过去,有一位仁慈的国王,以平等心爱护人民,却不曾出宫巡视民间生活。有一回,宰相请示国王:祈愿大王出宫,亲自到...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 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持身清高固然是好事,然而过犹不...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中用十四个比喻来说明什么是毫无意义的修行。我们列举其中四个: 第一、不能对治四根本...
【念佛调养生息】:一声佛号,调养生息,心平气和,平日的烦忧,顿时化解。佛号加持,难事易解,利己利人,越念越精...
顿机
【佛学大辞典】
上篇:顿证菩提 | 下篇:顿断 |
【语表业】 三表业之一。语,即语言。人之语言系以一种意思表示于人之作业,故称语表业。据《俱舍论》卷十三载,语...
圆成实性
八句义
离言真如
余语触恼法
增上不善根
娑竭罗龙王
不思议智
疏迷惑
昙摩谶
理趣
书记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当前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为什么有些人持戒持得很辛苦
大安法师:如何把佛法介绍给家人

念佛法门总持一切妙法

钱财乃五家所有

持身不可太皎洁,处世不可太分明

四种毫无意义的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