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巴Bhaddāli,比丘名。佛赞叹一座食之法,跋陀和利不堪,固辞,夏三月竟,复来见世尊,佛种种呵之,为说出要。见中阿含五十一跋陀和利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永安(现江西庐陵县)人,号天如。中峰明本之法嗣,属于虎丘之门派。元至元中,住苏州师子林,撰楞严会解,...【色无色界无恚结系】 p0573 大毗婆沙论五十六卷四页云:问:何故色无色界五部法,无恚结系耶?答:以上二界,...(经名)一卷,随阇那崛多译。佛在灵山,商主天子,请文殊说法,文殊为说一百十九智。...【六波罗蜜多各有三种】 p0313 瑜伽七十八卷八页云:世尊!如是六种波罗蜜多,各有几种品类差别?善男子、各有三种...又作叹佛、白佛。禅门疏文及回向之首,以联句或四句偈等赞叹佛德,称为叹佛。又赞叹佛德时所唱之偈文,称为叹佛偈。...全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叙述佛陀显现神通力,移去横于末罗国中道上之大石,并为末罗王...《入菩萨行论》,是说明菩萨如何修行的要典。中国西藏佛教前弘期,曾由印度一切智天同西藏吉祥积,依据迦湿弥罗国本...梵语 amrta-dvāra。(一)即指如来之教法。甘露为涅槃之譬喻,故趋赴涅槃之门户譬之为甘露门。又作甘露法门。长阿含...指供给我衣食所须以使我安心修道的善友,为三善知识之一。...(术语)隶字也。攞者一切法相不可得之义,于此加三昧声,即离相三昧也。大疏十曰:罗是相,加此翳声,即是三昧,离...(术语)飞行空中之仙人也。楞严经八曰: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中略)地行罗刹。...(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
如果人人都无欲无求,依佛教去修行,人类岂不要灭绝了?其实。即便真的出现了人人出家的情况,世界也不会灭绝。 古...
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间人所迷了的、颠倒了的事给颠倒过来。本来我们这个心从本体上讲是非常清净的,它没有什么染...
有冤亲债主乃至无量的冤亲债主,这都是正常的。那么我们怎么对待这些历劫的冤亲债主?实际上还是要我们当下这一念心...
念佛一定是有感应的。感是我们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四十八大愿弥漫在虚空法界的光明、愿力,就...问: 末法时期净土法门是非常殊胜的法门,但有些居士改学密,开始持咒,说是净密双修,这样修行是否如法?我们与他...
《佛印了元禅师痛谕文》,其略曰:一念静心,终成正觉;蛙步不休,跛鼈千里。根有利钝,器有浅深,及其成功,一也。...问: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正如法师答: 阿弥陀佛,这是古印度的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无量光佛、无量...
持文不持义: 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则如同孩童采集鲜花一样,即推敲词句对于自...
跋陀和利
【佛学大辞典】
上篇:跋陀罗 | 下篇:跋陀婆罗 |
(杂语)大勇菩萨分别业报经曰:造厕除众秽,后无便利患。身心常清净。见者无不欢。缘是离诸垢。究竟获大安。福田经...
惟则
色无色界无恚结系
商主天子所问经
六波罗蜜多各有三种
叹佛
末罗王经
入菩萨行论
甘露门
外护善知识
离相三昧
飞仙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如果人人出家人类会灭绝吗

我们为什么会有忧愁恐惧

怎样对待历劫的冤亲债主

念佛一定是有感应的
净密双修这样是否如法

参禅之四易四难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