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又作軷陀、颰陀波罗、颰陀和、颰陀和罗、跋陀罗波黎、跋陀罗波梨。贤护菩萨之梵名。法华文句二曰:“跋陀婆罗菩萨,此云善守,亦云贤守。思益经云:若众生闻名者,毕定得三菩提,故名善守。”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山西绛州人,姓韩氏,十七岁出家。博通经论,严持戒律。一日自叹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谁能屑屑行细事。即...【色蕴诸色假有实有】 p0573 瑜伽五十四卷九页云:如是一切色蕴所摄色中,九种是实物有。触所摄中,四大种是实...(植物)Śāna,又作舍那,奢那。新作设诺迦,奢搦迦。草名。其皮可以为衣。阿毗昙经下曰:奢那衣者。奢那树似麻,...【六识总与六位心所相应】 p0313 成唯识论五卷十三页云:此六转识,总与六位心所相应。谓遍行等。...又作叹真、白真。意即赞叹祖师之真容。后转称祖师忌回向文之首语为叹真。[敕修百丈清规卷二] p6102...(动物)拘耆罗之略。鸟名,译曰好声鸟。出于玄应音义八。...巴利名 Marammasavghanikāya。又称前宗、缅甸宗派(巴 Marammanikāya)。为缅甸早期上座部佛教派别。形成于十二世...《摩诃止观》,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是天台宗详述圆顿止观法门的主要著述,为天台三大部之一。即天台...(术语)依华严十玄门之意,则念劫融通,十劫亦一念须臾之顷,然则弥陀之成佛,由凡情观之,为十劫之往昔,自普贤眼...指涅槃之城。诸经论中偶以甘露城譬喻涅槃。例如大智度论卷三(大二五·八二上):“信、戒、舍、定、慧等诸功德,一...谓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口不取味,身不触细滑,意不妄念,也就是不为外境所动心的意思。...(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
在千百年来东方的传统春节文化里,亲朋好友之间新年第一次见面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恭喜发财!寓意着对新的一年的财运...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亲菩萨言愿生耶? 答曰:说众生无生如虚空,有二种:一者,如...
第九,业重可否往生疑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容易得生安养? 答:余门学道...问: 师父慈悲!可不可以请师父解释一下,如何临终助念才是如法,才是真正帮助亡者往生? 净界法师答: 这个助念,...
在通途教理当中,你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般修行功夫不得力的,就是大修行人,在生死关头都难以作主。...
净土法门本来就是大乘佛法,所以这个往生善知识,他就是被大乘佛法所熏习,自然地就会为这个恶人宣说大乘的十二部经...
佛能度一切众生,但是他不能度无缘之人。我们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无缘?就是他没有信心,他不信,那用这个来,...
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道的修学,一个是法的修学。道的修学我们一般叫作理观。理观它是静...
跋陀婆罗
【佛学大辞典】
上篇:跋陀和利 | 下篇:跋陀迦毗罗 |
(明王)乌刍沙摩明王有解秽真言,遂以为厕神。...
惟俨
色蕴诸色假有实有
商那
六识总与六位心所相应
叹真
拘耆
末罗姆摩僧伽派
摩诃止观
十劫须臾
甘露城
外无为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百喻经

出世间的七种法财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得生安养
如何才是真正帮助亡者往生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这是自力法门没有的

念佛是除业障最好的方法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佛力加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