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佛之尊号。梵语曰阿娑磨Asama,谓比之余生无与等也,智度论二曰:“婆伽婆,名有德,先已说。复名阿娑磨,秦言无等。”大日经疏三曰:“如来智慧,于一切法中无可譬类,亦无过上,故名无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诤者烦恼之异名,使他人对于己身而不起贪欲瞋恚烦恼之智,谓之无诤智。利根之二乘及佛有此智。俱舍论二十七...为北魏道人统法果之主张;谓皇帝即如来,拜天子即为拜佛。由于此类主张之影响,乃形成北魏佛教之“国家性格”,即佛...【有勇坚猛】 p0547 集异门论十三卷十页云:言有勇坚猛者:谓由成就精进力故;勇决而取,坚住而取,猛利而取。...《续高僧传》,或称《唐高僧传》,三十卷,唐释道宣(596~667)撰。《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重出二部,一部作二十卷;...【火界】 p0372 瑜伽二十七卷二页云:云何火界?火界有二。一、内,二、外。内火界者:谓此身中内别温性温热?所摄...【邪见】 十种烦恼之一,五见之一。邪见是认为世间无生果之因,亦无可招之果,故为恶不足惧,为善不足法,此种见解...(杂语)不多求曰少欲。得少而不懊恼曰知足。无量寿经上曰: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法华经劝发品...亦名:大界不失相六种、六种不失界、不失界六种 羯磨疏·诸界结解篇:“(一、总标)泛明不失,略列六种。(二、别...(杂语)尊贵人之证悟也。赞阿弥陀偈曰:尊悟欢喜地。...四种修之可以生到色界四禅天的禅定。...亦名:失欲本宗三处、受欲失相本宗三处 子题:受欲人命终、受欲人出界、受欲人罢道、受欲人入外道众、受欲人入别部...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
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慈航法师是民国时人,他后来到东南亚一带弘法,还成就了肉身不坏。他以前没有文化,很...
《佛说无量寿经》传入中国,曾被翻译过多次。现存五个原译本的文句、义理互有详略,句子翻译的通畅程度有浅有深。这...
阿弥陀佛的大愿是他因地发的,大力是他果地上的展示。这种大愿、大力是针对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而生发。在他果地上,...问: 请教师父,诵经人是不是必须持五戒?有人说如果不持五戒,诵经的功德会少或者几乎没有功德。但是五戒对初入佛...
《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岂不理当孝养,应当代受?既是父母,何称众生?要知众生二字,佛菩...
末法时期,学佛有诸多逆缘。特别对于在家居士而言,要处理好工作和学佛的关系,实属不易。一方面,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问: 弟子今年三十岁,因患有心理疾病,经济条件可以不需工作就维持生活,所以一年也不出几次家门。我一个同龄朋友...
无等
【佛学大辞典】
上篇:无间地狱 | 下篇:无等等 |
(术语)有二说:(一)无畏三藏禅要曰:一、菩提心不可退,有妨成佛故也。二、不可舍三宝而归依外道,是为邪法故也...
无诤智
当今如来
有勇坚猛
续高僧传
火界
邪见
少欲知足
摄僧大界不失相六种
尊悟
四禅定
欲之失欲本宗三处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无用的石头与有用的砖头

【推荐】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

如何看待《无量寿经》会集本

地狱众生尚能拯救,何况人道众生
开愿法师:念经需要持五戒吗

代一切众生受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