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梵语阿尾你也Avidyā,谓闇钝之心无照了诸法事理之明。即痴之异名也。本业经上曰:“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大乘义章二曰:“于法不了为无明。”同四曰:“言无明者,痴闇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俱舍论十曰:“明所治无明。(中略)其相云何?谓不了知谛宝业果。”(四谛三宝业因果报)。唯识论六曰:“云何为痴?于诸事理迷闇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1280~1359)元代僧。绍兴相里(浙江绍兴)人。字季蘅。号浮休,又号若耶。十五岁出家,后从上竺湛堂性澄受天台教...止于一处之意。着,为助词。住于一处而无转动,亦无进展,即指在事物上有所执着。碧岩录第九十五则(大四八·二一八...【分别瑜伽论】 为唯识宗所依的六经十一论之一, 弥勒菩萨说,中十未译。参阅‘六经十一论’ 条。...【永断三结得预流果】 p0495 集论七卷十一页云:若已永断见道所断一切烦恼,得预流果;何故但言永断三结得预流果?...(术语)佛所住之国土,佛所化之领土也。有净土、秽土、报土、法性土等之别。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华译为妙高山,此山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称妙,诸山不能与之比高,所以称高。又高有八万四千由旬,...(名数)一阇那首那梵志,二婆私吒梵志,三先尼梵志,四迦叶梵志,五富那梵志,六清净浮梵志,七犊子梵志,八纳衣梵...【灭尽定中识不离身】 p1215 瑜伽十二卷二十一页云:问:灭尽定中,诸心心法,幷皆灭尽。云何说识不离于身?答:由...前言三业,兹明须净。盖业为系缚,系缚是苦。欲离苦本,当离系缚。离系缚者,谓离所依。所作即业,故当息业。业息系...【阿那波那念所缘】 p0779 瑜伽二十七卷三页云:云何阿那波那念所缘?谓缘入息出息念,是名阿那波那念。此念所...【贪所随增】 p0977 瑜伽六十六卷一页云:又乐受中、多生染着;是故说彼贪所随增。...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楞严咒注音版...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教的基本义理是反对占卜算命的。那么,这个线索从哪里检索呢?我们知道,佛教经典的形成是在佛陀入灭后,由身后及...
问: 学人心内有诅咒人的妄念、业障,不论凡圣,对于弥陀佛、观音、势至也有过诅咒他们的念头,不知是否障碍往生?...有句话说「心净则土净」。一念心平静,就是心灵的清净,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心,但是凡夫往往犯了错而不自...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常灵活,给人一种脚勤嘴快的感觉。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院里剃...
我们的主见来自什么地方?来自净土五经圣言量,来自中国净土宗祖师的著作,不要东听西听。什么叫持名念佛?你说什么...
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时,提播婆底城的灯照王以正法治理国家,人民生活安稳而丰乐。灯照王的太子普光,出家成就佛道后,...问: 我素喜研究经教,手不释卷,津津有味;而于持名念佛,不是昏沉,便是掉举,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如何对治? 大...
第一集:乱世孤旅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悬一...
无明
【佛学大辞典】
上篇:无求 | 下篇:根本枝末二无明 |
(杂语)帝王当执持之正法也。佛为优填国王说王法正论经,为舍卫国王说王法经。...
允若
住着
分别瑜伽论
永断三结得预流果
佛土
须弥山
十仙
灭尽定中识不离身
净三业
阿那波那念所缘
贪所随增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推荐】戒律中对僧人从事占卜算命的观点

内心总有诅咒别人的念头,是否会障碍往生
知错能改的村长
吵闹着炫耀一番

这句佛号就具足一切,不需要再加什么东西

善慧菩萨的下生因缘
如何对治念佛昏沉掉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