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至极之教法也。诸宗各名其宗义。法华经授记品曰:“诸菩萨智慧坚固,了达三界,求最上乘。”二教论上曰:“为欲成就乘最上乘者故,名为大乘。”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纳,纳受;体,戒体。纳受戒体之身,称为纳体。亦指防非止恶作用之本体本性。[弘戒法仪] p4277...【无学正业】 p1068 集异门论二十卷十三页云:云何无学正业?答:诸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分别事识薰习”之对称。大乘起信论所说四薰习之一的净法薰习中,分为妄心薰习与真如薰习二者,其中,妄心薰习又分...因明用语。据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七载,因明对论法中,对诸种质问答辩之种类有七种情形,即对于“A是B,或B是A否...(国名)即天竺也。山海经曰: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郭注,天竺国也。史记大宛传曰:大夏东南有身毒国。索隐曰:身...(术语)寺院之异名。为精行者所居,故曰精舍。非精妙之谓。此名自祇园精舍而来。学林新编曰:晋孝武幼奉佛法,立静...【十六种心】 p0116 显扬十八卷三页云:谓欲界系,有五种心。谓见苦所断心,乃至修道所断心。如是色无色界系心,各...(杂名)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中所说之陀罗尼也,经中说诵此陀罗尼者,则增寿命满百岁。敕修清规...【迦絺那】 明了论云:为存略故,但言迦提。此翻功德。以坐夏有功,五利赏德也。西域记以迦提翻云昴星,昴星直...【可退不可退】 p0524 大毗婆沙论六十二卷一页云:问:何等人可退,何等人不可退耶?答:有人信他,随他意欲,而入...问声闻菩萨现观有何差别?答略说有十一种,谓境界差别、任持差别、通达差别、誓愿差别、出离差别、摄受差别、建立差...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何谓戒律?戒是有所不为,用来防非止恶:律是有所当为,是我们行为之法则。今期要讨论的是二千多年前,佛教从印度萌...
一个修行人要修福,但是怎么去修?从哪里下手?这不得不加以讨论。菩萨的六度前五度是修福。净土法门的净业三福人天...那年,他只15岁,父亲与人合伙开办不久的工厂不幸倒闭。为了重振家业,他便一个人出外闯荡天下。 似乎上苍特别眷顾...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四大是地水火风,在这里,代表我们的身体。莫把捉,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修行人,...
人生活在人群中,都希望对自己、对他人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可是要怎样才能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这一条就是告诉我们:...每天上午的同样时间,一位富翁都会乘车经过一个公园。 慢慢地,富翁注意到:每天上午都有位衣着破烂的人坐在公园的...问: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师答: 学佛者应经常向社会及贫苦者布施。布施的基本原则是: (1)不自苦...
钵,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是出家人常持道具之一,一般作为食器。其形状为圆形稍扁、底平、口略小。钵的材料,如铁...
最上乘
【佛学大辞典】
上篇:量等身 | 下篇:最上大悉地 |
顿教和渐教。顿教是立刻速成的教法;渐教是逐渐成功的教法。...
纳体
无学正业
意薰习
七句答
身毒
精舍
十六种心
无量寿咒
迦絺那
可退不可退
声闻现观菩萨现观差别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佛教的戒律在当今时代

悭贪的烦恼对治下去,内在心性的宝藏就打开了
心善是最大的福田

寂灭性中随饮啄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心态重于环境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