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异门论二十卷十三页云:云何无学正业?答:诸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学作意相应简择力故;除趣邪命身三恶行,于余身恶行所得。无学远离、胜远离、近远离、极远离、寂静律仪、无作、无造、弃舍、防护、不行、不犯、船筏、桥梁、堤塘、墙堑。于所制约,不逾不逾性,不越不越性,无表身业。是名无学正业。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Citi,译曰积聚。...庄严者,庄盛严饰也。菩萨于因地修行六度万行功德,并以之回向,庄严成佛时之依报国土,叫做庄严佛土。...【安立种子】 p0625 瑜伽五十二卷十六页云:复次我当略说安立种子。云何略说安立种子?谓于阿赖耶识中,一切诸...中道者,谓中软、中中、中上品道,由此道故,能舍三界所系地地中中上中中中软三品烦恼。...【十六种空】 p0116 显扬十五卷二十页云:十六空者,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术语)总称苦行外道非理之观行。瑜伽伦记五上曰:或依棘刺,修断瑜伽。或依灰坌,或行木杵,夜即卧上。或行着板衣...(印相)十二合掌之第七。又云归命合掌。梵语钵啰拏摩合掌。大日经疏十三曰:令十指头相叉,皆以右手指加于左手指上...梵名 Yugajdhara。七金山之一。又作由乾陀罗山、游犍陀罗山、逾乾陀罗山、树巨陀罗山、喻汉多山。略称乾陀山。以山...(杂语)梵语娑度Sādhu,义译曰善哉。称赞之辞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梵音慰喻我,善哉释迦文!同譬喻品曰:善哉善哉...味者,四大种所造舌根所取义,谓苦酢甘辛咸淡。若可意若不可意若俱相违,若俱生若和合若变异,建立此味应如香说。...【识住寂止】 p1434 瑜伽五十四卷三页云:又由当来因缘灭故;于内身分,不取不满;决定无有流转相续,是名识住寂止...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
我们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就是偷心不死啊。其实话头无所谓死不死,之所以说死话头,是说一成不变一门心思就参这个念...
母亲陈玉英(10262014),法名觉玉,临洮县八里铺镇下街村民,生育四子一女。年轻时即喜闻经听法,随老人入寺拜佛,...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导大师关于正行与杂行,正行五专念,万修万人去,杂行千人修...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叫我受戒我很害怕,我觉得我做不到。其实这样的想法很愚痴,你...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 如理思维到底是思维什么道理呢?简单地说,...真正修行用上功的话,一定能净除杂念,一心念佛。同时,你要是在一心念佛,也可以净除杂念。杂念天天减少,那是证明...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去或未来中。 一部分的人他们日日在追忆中生活,为生命中某个...
遂使垂手徒勤,倚门空望。上孤佛化,下负己灵。今生以及多生,一误而成百误。甘心苦趣,束手死门。无救无归,可悲可...
无学正业
【法相辞典】
【无学正业】 p1068
上篇:无分别智 | 下篇:无学正智 |
五种部别之意。(一)指见道之四谛观行与修道。圣者于见道各别观苦、集、灭、道四谛之理,各断其部下之见惑而见谛理,...
质底
庄严佛土
安立种子
中道
十六种空
邪瑜伽行
金刚合掌
逾健达罗山
善哉
味
识住寂止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

苦尽甘来成正果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戒律是自由而不是束缚

【推荐】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净除杂念一心念佛

活在过去或担心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