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宋天童虚庵怀敝禅师。黄龙慧南之法嗣为灵源惟清,清之法嗣为长灵守卓,卓之法嗣为育王之无示介谌,谌之法嗣为万年之心闻昙贲,贲之法嗣为天童之经瑾,瑾之法嗣,即虚庵怀敝也。敝住于天台万年寺而传法于日本建仁寺开山明庵荣西,见佛祖宗派纲要。依此则虚庵当为黄龙七世之孙。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eka-buddha-ksetra。指一佛教化众生之范围。又作一佛土、一佛刹、一佛国土。后世将此范围逐渐扩大到四洲,乃至...资持记释云:“言半在手者,西土手抟食故;此方饼果亦多用手;纵用匙[筋-肋+助],亦准手犯。”(事钞记卷二五·四一...(经名)Sarvatathāgatoṣṇisasita|tapatra,原本为散斯克利图语。为霍奇孙所发见。佛一时在三十三天时。说其眉间...【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四卷,唐代窥基撰,略称《成唯识论枢要》,系唯识三疏之一。本书初叙成唯识论之成立、传入、...(术语)三重之曼荼罗,从中胎八叶之大悲而生,故有此称。大日经一曰:胎藏正均等,藏中造一切悲生曼荼罗。...【白白异熟业】 p0519 瑜伽九卷八页云:白白异熟业者:谓不动业。 二解 如四种业中说。 三解 杂集论八卷五页云:白...(术语)山中之苦行者,绝五谷但食果实也。宋高僧传(智封传)曰:焂辞出蒲津安峰山,禁足十年,木食涧饮。...(术语)十二处之一。即心王也。在五蕴中为识蕴,在十八界中为七心界。此六识界与意界之七心界,有能使心心所法作用...次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者觉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一切众生,皆有通彻因果自体不改的觉悟性,谓之佛性。此之佛...(人名)Śārdālakarṇa,太子名。译曰虎耳。即阿难过去之名也。见舍头谏经。...(术语)固执异于正理之理而不动之迷情也。善导之观经疏四曰:异见异学异执。教行信证六末曰:教诫邪伪异执外教。...(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问: 我认为我们修行实际上是修心的过程,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培养自己的心力。心中有佛,自己的心就是修行的道...
我们经过无量的生死轮回,内心累积很多问题,要在一生当中面对无始的妄想,处理生生世世留下的生死业力,要做的第一...问: 尊敬的大安法师!阿弥陀佛!两个月前,念佛越念越灰心,沮丧。觉得西方门槛太高,自己烦恼粗重,念不到功夫成...
我国最早为亡者做七的记录,始于北魏。《北史外戚传》记载外戚胡国珍去世后,北魏孝明帝在七七日中为他设千僧斋,并...
一、不杀生 意识到毁灭生命所带来的痛苦,我发誓养同情心,学习善巧,捍卫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我决心远离杀戮...有则寓言故事说,有位穷困的老僧,自知无福,希望透过培福让来生得到好果报。 可是他没有物品可以布施,于是就把衣...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 导师,引导人到菩提正道的就叫导师。因为我们众生都是无...
北周人卢光,素来崇尚佛道,对三宝至诚恳切,极为恭敬和信仰。他和一批文武官员曾跟随太祖皇帝到檀台山去打猎。准备...
虚庵
【佛学大辞典】
上篇:虚假杂毒善 | 下篇:虚无 |
【七种难识了别】 p0062 杂集论三卷四页云:七种难识了别者:一、不可知了别器了别。谓一切时无分别行相故。二...
一佛世界
遗落食戒释名
一切如来顶白伞盖经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悲生曼荼罗
白白异熟业
木食
意处
佛性
舍头谏
异执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在家人是否比出家人更能利益众生

把真如本性的家建立起来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门槛高吗

佛教七七追荐的由来和规矩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愿持守五戒
圣严法师《把福报吃完了》

唯有阿弥陀佛才称得上这七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