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事理二证之一。忆念道理而证悟之也。见戒疏上。又教理二证之一。举佛之圣教而为证凭也。见唯识论。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恶趣得非择灭】 p1159 大毗婆沙论三十二卷七页云:问:由何善法、诸修行者、于诸恶趣,得非择灭?答:或由布施,...(譬喻)唐则天之譃名也。说郛三十四譃名录曰:鬼婆者武后也,地藏菩萨李光弼也。...禅林用语。指来参学之学人。至师家门下参礼者,其根机有上、中、下等差异,而师家亦须依其根机,施以不同之接引教法...(一)(629~695)唐代僧。牛头宗第三祖。润州(江苏)延陵人,俗姓濮。于开善寺出家,受具足戒后,深研经论。后入牛...(书名)四十卷,唐义净译。书受戒安居之大事。其他说些细之杂事者。...【第三静虑】 p0964 瑜伽十二卷十七页云:又于第三,喻有差别。如嗢钵罗等离喜之乐。彼相应法、及所依身、当知亦尔...禅宗公案名。又作长沙游山、长沙一日游、长沙游山来。系长沙景岑禅师与首座之机缘对话。景岑方自春日游山归来,二人...(杂语)谓不久成佛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又应作是念,不久诣道场。得无漏无为,广利诸人天。...即叙述有关坐禅威仪作法之书。如宋代长芦宗赜之禅苑清规之坐禅仪、嘉泰普灯录中佛心本才之坐禅仪、宋代兰溪道隆之坐...【五力及十力】 p0272 瑜伽九十八卷十二页云:复次诸佛如来,依自利行及利他行,为欲显己与诸弟子有差别故;说如是...梵语 karma-vāyu。以风比喻业力,谓众生因善恶业力而飘流生死海中,犹如风吹枯叶或风吹船舶。入楞伽经卷九(大一六...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
清末,世风日下,国家无暇提倡,僧众类多懈于修持,以致无正知见者,各怀驱僧夺产之念。然以世乱日亟,有心人各群起...
若看到沙弥,即使是孩童年龄的小沙弥,也一样要礼敬,甚至礼拜,如同礼敬大比丘僧。不要因为沙弥在僧团中的阶位比较...
无量劫以来我们在五欲六尘打滚,你说对五欲六尘能够通体放下,这是大丈夫气概,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他做不到,虽然...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叶尊者的徒弟,他原是迦叶尊者未跟随佛陀出家前的朋友。他因为看到迦叶尊者出家...
原文: 不但此也,即绝无信愿,绝不修持,知有弥陀圣号,亦为不可思议善根。何以故?以由知故,遇境逢缘,便能提起...俗话说,病来如山倒。但其实,很多疾病在突发前都有一些身体上的先兆,只不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罢了。为了防微杜渐,...
问: 印祖一再地说不要怕死,可是我真的好怕死,生活的主题也是怎样锻炼身体。请法师开示怎样才能不怕死? 宏海法师...问: 阿弥陀佛!请问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原理是什么? 大安法师答: 看来你还是有怀疑啊!《观经》里面...
理证
【佛学大辞典】
上篇:理禅 | 下篇:理忏 |
【所受失坏】 p0740 瑜伽二十二卷十一页云:云何名为所受失坏?谓如有一,都无羞耻,不顾沙门;毁犯净戒,习诸...
恶趣得非择灭
鬼婆
来机
慧方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第三静虑
长沙芳草落花
不久诣道场
坐禅仪
五力及十力
业风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法唯不遵佛教戒之僧能败坏

现三宝形象的,都不应该随便使唤,否则损自己的福报

让我们轮转不休受痛苦的就是五欲

免除死刑的契机

知有弥陀圣号,亦为不可思议之善根
疾病在身体上的先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