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三十二卷七页云:问:由何善法、诸修行者、于诸恶趣,得非择灭?答:或由布施,或由持戒,或由闻慧。或由思慧,或由修慧,诸修行者、于诸恶趣、得非择灭。由布施者:有虽十二年开门大施;而于恶趣不得非择灭。如吠逻摩屈路罗等。由彼不能厌生死故。有虽于一施一团食;而于恶趣得非择灭。由彼深能厌生死故。由持戒者:有虽尽寿持别解脱戒;而于恶趣、不得非择灭。如前说故。有虽能持一昼夜戒;而于恶趣、得非择灭。如前说故。由闻慧者:有虽具解了三藏文义;而于恶趣,不得非择灭。如前说故。有虽解了一四句颂;而于恶趣,得非择灭。如前说故。由思慧者:有虽具思惟外内书论;而于恶趣,不得非择灭。如前说故。有虽思惟少分观法;而于恶趣,得非择灭。如前说故。即不净观持息念等及诸念住。由修慧者:有虽具得八地世俗定;而于恶趣,不得非择灭。如前说故。即是外道猛憙子等。有虽修习少分观门;而于恶趣,得非择灭。如前说故。即暖顶忍极钝根者、得下品忍时,于诸恶趣、皆得非择灭。大德说曰:要无漏慧、觉知缘起,方于恶趣,得非择灭。离圣道不能越诸恶趣故。评曰:彼不应作是说。菩萨九十一劫不堕恶趣;岂由以无漏慧、觉知缘起。应作是说:或施、或戒、乃至下忍、皆于恶趣,得非择灭。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一个之中劫。时之名也。...(经名)具名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一卷,赵宋法天译。持世陀罗尼经之别译。...(Satipirita)为斯里兰卡(锡兰)佛教徒日常之最大法会。该法会连续举行七天,主要在祈求丰收等,故亦称七天祈福法...为“变易生死”之异名。大乘义章卷八(大四四·六一五下):“微细生灭无常,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为变易;变易是...十二因缘的别名。缘起是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意思。...为袈裟之异称。意谓远离烦恼杂染之衣。据心地观经卷五载,袈裟坚如甲胄,能令如利箭之烦恼无法穿透。又据金刚般若疏...(物名)Keyūra,又曰枳由攞,吉由罗。译作璎珞。可洪音义五下曰:翅由逻,亦云枳由攞,亦云吉由罗,此译云璎珞。...【僧诃补罗国】 p1294 西域记三卷十二页云:僧诃补罗国,周三千五六百里。西临信度河。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依山...唐代悟达国师以三昧水洗疮而濯除累世冤业之忏法。又作水忏法、三昧水忏、慈悲水忏、慈悲水忏法。悟达于过去世为袁盎...(经名)是四卷略出经之元经也,初自金刚智三藏金刚顶经大瑜伽教王经百千颂中略出,题曰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为...【二边】 是指离中道的两极端,惟各书有解释不尽相同。《中论》卷四谓二边指有、无,或常、无常;《顺中论》卷下指...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问: 祖师曾说受戒容易守戒难,尤其是末法时代要守清净的戒实在不容易,要守清净的大戒(比丘、比丘尼)更不容易。...一、法不契机、择法不当: 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经典,八万四千门门门通圣道;药无贵贱,中症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
人身难得而易失,三途时长而苦重。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诸仁者,身见我执,乃人之大患,诸苦所因,轮...
隋大业年间,佛陀在维耶罗国(在今日中印度)时,其所停留的地方,名为乐音。 当时有一位贫穷的老母来请示佛陀,说...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修身养性、处世做人的三大奇书,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
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时,听到马祖说即心是佛,就领会这一道理,知道原来自己的心就是佛。当时马祖在江西,法常就跑到...人与人打交道,免不了碰上不对脾气的人,于是便出现其中一种情况:生气。生气的人有的会发脾气,有的会掉眼泪,前者...
随着因气候变迁而不断引发的生态危机的不断出现,当今人类对于自身的生存、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恶趣得非择灭
【法相辞典】
【恶趣得非择灭】 p1159
上篇:转依位别有六种 | 下篇:恶因无因有三种过 |
(人名)Āṣāḍha,又作頞沙荼,阿沙荼。比丘名,此人为比丘尼所度而得度。见阿育王经九,经律异相十七。【又】译...
一中劫
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
萨帝毕利多法会
微细生死
十二缘起
离染服
翅由逻
僧诃补罗国
水忏
六卷略出经
二边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守戒太难,是否守住十戒就够了
学佛人应警惕的十大问题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佛世乐音老母

中国三大处世奇书最精华30句

梅子熟了!——法常禅师的故事
生气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