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凡二卷。略称心经幽赞。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乃般若心经最早之注疏,全书系依法相唯识之义旨而随...(术语)佛菩萨随众生之类而现形垂教也。...(书名)四十八卷。宋赜藏主集。为搜罗南岳怀让以下数十人之语录者,可观南岳下禅风之至要典籍也。出于大明三藏目录...资持记·释受戒篇:“问:‘所以须示境者?’答:‘众生造恶,由迷前境。恶业既因境起,善戒还从境生。是制法之所依...【净不净依止住食】 p1003 世亲释十卷一页云:二、净不净依止住食。谓触等三食、令色无色缠有情净不净依止而得住故...分别判断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八教,法相的三时教是。...(一)东晋交州刺史张牧之女。于隆安(397~401)年中,见昙摩耶舍来朝,即往广州白沙寺请问佛法。耶舍为其讲说佛陀诞...【阿那婆娄吉低输】 文句名婆娄吉低税。别行玄:此云观世音。能所圆融,有无兼畅,照穷正性,察其本末,故称观...(譬喻)观法之除去迷妄。恰如风之拂尘。故以风喻十乘观法。...蕴蓄心识之意。与“含识”同义。即指有情众生,以一切众生皆蕴蓄心识之故。大唐西域记序(大五一·八六七中):“穹...【佛地断二愚及彼粗重】 p0657 成唯识论九卷二十二页云:此地于法,虽得自在;而有余障,未名最极。谓有俱生微...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龙鬼流行诸毒肿,痛疮脓血痛叵堪,至心称诵大悲咒,三唾毒肿随口消。--《大悲心陀罗尼经》 如果我们得了一种病,一...
经云: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僧服不随俗流转,世出世间无价宝。 在衣食住行无时不向奢...
自性坚定、清净,是西方义 自性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极乐义 在这个宇宙中有很多的佛,他们本来和我们是一样的众生...居则致其敬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做子女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父母亲恭恭敬敬,遵守父母亲的训诲。 汉朝...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经常对别人出言不逊。他的父母和朋友总是...
如果学佛者在生活中解行并进,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解脱生死烦恼,降服其心最为根本。降服其心就是要我们在生活...世间的怨恨无法止息怨恨,唯有慈悲可以止息怨恨,这是永恒不易的古法。 从前有位信徒的太太不能生育。她害怕因此受...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
二边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二边】是指离中道的两极端,惟各书有解释不尽相同。《中论》卷四谓二边指有、无,或常、无常;《顺中论》卷下指为常、断;玄奘所译的《摄大乘论世亲释》卷一,指为增益、损减;《止观辅行》卷三则指为空、假二边。
上篇:二类种子 | 下篇:二变 |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速得漏尽愿之异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
随类
古尊宿语录
戒境是制法所依发戒正本
净不净依止住食
教相
普明
阿那婆娄吉低输
十乘风
蕴识
佛地断二愚及彼粗重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毒瘤恶疮该如何处理

虚云老和尚: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

【推荐】为何平时就要常念佛
父母的教训和责罚

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是语言

用四无量心对治烦恼
唯有慈悲才可以止息怨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