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照解极理之禅定也。新译仁王经中曰:“为三界主,修不可称不可说法明门,得理尽三昧。”同良贲疏中上曰:“照解离极,故名理尽。”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行事钞·对施兴治篇:“临食五观,口口缘之。随得随失者,为贪等毒所夺。”资持记释云:“随得谓受食,随失谓忘念。...亦名:长衣说净心念法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作净法。五分,独住比丘心念说者,具仪捉衣心生口言:‘我此长衣净施...Guibuohua 中国佛教居士。名念祖。江西九江人。早岁就读江西南昌豫章书院。曾随康有为、梁启超从事变法活动,任...【四双八辈】 即声闻乘的四向四果。声闻依其修行之浅深,而分四阶之果位及其向道。即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名数)密教立三处之华藏世界。其故以大日经立三重之佛身,一加持身,二本地身,三行者身。今约此三身而成义,则加...【出世第一法】 p0483 大毗婆沙论三卷二页云:问:文虽不说;义必应有。云何出世第一法耶?答:苦法智忍是。谓此能...(杂语)为报恩而奉财物也。...三千大千世界者,有三重义: 第一、小千世界 以世界之数千倍之,谓之小千世界,二禅统一小千。 第二、中千...(杂语)分析微尘至实空也。首楞严经曰: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杂语)摩耶经下曰:千三百岁已,袈裟变白,不受染色。末世法灭之相,沙门之袈裟与在家之白衣同。...谓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有现象皆由一心之所变现。全称三界唯一心。即心为万物之本体,此外无别法,凡三界生...毗尼日用切要...准提咒持诵仪轨...(嘉兴藏流通本)...我曾经在南山寺,见到过一个坐轮椅的人,他是因为车祸造成的残疾,大概50岁左右,据说已经坐了5年的轮椅。 现在我问...
民国年间的诗人徐志摩(1896-1931),他的恋爱史和婚变比他的文学作品更轰动于世。徐志摩出身于浙江一家大富人家,...波斯匿王向佛请问:我在未曾受佛教化之前,曾遇见迦旃延和毗罗胝子,他们都说这个身体死后,一切都断绝灭亡,没有后...如果有一天石油真的没有了,我们的生活的确会起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形态,而继续快乐的生活...
《楞严经》的法门,就是一个转,转因缘之法而回到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个转字是很重要。你看我们大乘佛法,有人说修学...问:请问师父,人往生后烧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极乐世界了吗? 大安法师答:能够烧出舍利子,说明这人的修行还是...
朋友讲了他亲属的一件事,他的亲属在单位突发脑溢血,单位和医院坚持必须家属到场才能施救,爱人接到通知在家化妆1...
出自《佛说处处经》 佛欲度世去。诸比丘白佛言。诸在世间人。皆当从佛得福。今佛度世去。诸世间人民。当复从谁得福...
理尽三昧
【佛学大辞典】
上篇:理障 | 下篇:理趣分 |
【遮罗地】 秦言动。大品遮字门,入诸法行不可得故。论曰:即知一切法不动相。华严唱室者字时,名于一切众生界...
食存五观口口缘之
衣说净心念法
桂伯华(1861~1915)
四双八辈
三处莲华藏世界
出世第一法
报赛
三千大千世界
析微尘
袈裟变白
三界唯心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等待我们明天的是什么

徐志摩对婚姻轻率的行为与结果
不老不死的「我」在哪里?
没有什么是绝对必须的

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
烧出舍利就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了吗

什么是念佛的最好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