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具名般若理趣分。般若十六会中之第十会,大般若经第五百七十八卷是也。与密部之理趣经大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应】 p1398 此是如来十号之一。瑜伽八十三卷十八页云:所言应者;应供养故。 二解 如如来十号中说。...(杂语)指家及城郭之东北隅,曰鬼门。是支那之俗说也。山海经曰: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向东北...谓发愿往生净土之人,临终时佛菩萨及圣众等前来接迎。又作来迎引接、圣众来迎。此系源自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九愿...(一)听闻佛法,得到喜悦,称为庆喜。狭义为“欢喜”之对称。即念佛者具有信心,决定此世即可住于“正定聚”之不退位...(术语)就成一业画加行、根本、后起之三。其业正成办时之表业与无表业,名为根本业道。例如杀生,杀了刹那之所作与...【清净相】 p0959 佛地经论七巻六页云:清净相者:谓此真如、本性清净;二障所覆、如净虚空、烟云等障相似不净。得...(杂名)如来说法华之岁也。法华玄义五曰:传云:佛年七十二岁,说法华经。...梵语 sthavira(音译作悉他薛罗),巴利语 thera(音译作涕罗)。指年龄长而法腊高,智德俱优之大比丘。又称上座、...(术语)善无善之实性,恶无恶之实性,空性皆平等,故云不二。...端身正坐而入禅定。禅系禅那(梵 dhyāna)之略称,意译静虑。结跏趺坐,不起思虑分别,系心于某一对象,称为坐禅。...【五识有寻伺】 p0271 俱舍论二卷五页云:五识有寻有伺。由与寻伺,恒共相应;以行相麁,外门转故。...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楞严咒是所有咒的咒王,作为咒中之王的楞严咒,修学诵持之后,无量功德。楞严咒译做一切事究竟坚固。能得到一切美好...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只会发愿求生三界,在五浊三涂中救受苦众生。是什么原因要...问: 法师慈悲,我们常听您讲念佛要感应道交,到底怎样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 大安法师答: 我们讲念佛法...
古人画《接引图》,我们注意到,特别是唐代和宋代一些《接引图》,一看那个样子,真的是很有宗教情怀。那个往生者坐...
偷盗戒以盗常住物及僧众物之罪极重,应堕地狱。《方等经》华聚菩萨说: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大...
若当来世佛诸弟子,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勿当自纵以起放逸,即应思念:由我宿世如是善业故,...
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曾听闻:在竺叉尸罗国的博罗吁罗村中,有一位名叫称伽拔吒的商人。他原本是一位家境富裕的长者子...
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 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出发,明确提出不得食众生肉。认为一切生命依业受生,前世的生活...
理趣分
【佛学大辞典】
上篇:理尽三昧 | 下篇:理趣经 |
【所依住色】 p0739 显扬五卷八页云:所依住色,谓风轮乃至大地。...
应
鬼门
来迎
庆喜
根本业道
清净相
七十二岁
长老
善恶不二
坐禅
五识有寻伺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诵持楞严咒就是赚黄金

《净土十疑论》白话译文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才能感应道交

这个手在生死深渊里面垂了十劫

偷盗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报极重

甘心忍受消业障,业障就会消失

佛虽广受一切供养,但心中无增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