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清净之观法也,如净土之十六观是。归敬仪曰:“少厌欲,苦令修净观。”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地名)或云婆裘沫河。或云跋求河。又云跋求摩河。正梵音名跋窭末底,此翻胜慧河。...梵名 Prāsādika-sūtra。又作婆罗娑提伽、波罗娑提伽修妒路。意译清净经。据十诵律卷二十四载,若有多识多知之式...系由道服改作而成之法衣,为日本佛教所用。其形制,黑色而袖小,腰下不作褶,袖口下方与两胁下安置纽带子。冬天可采...(535~608)隋代僧。信都(河北冀县)人,俗姓陈。初从邺都道长法师学大智度论,尽得其义。又投道宠法师座下学十地...(术语)有为之诸法,依因缘和合而为未有法之有,谓之生。依因缘离散而为已有法之无,谓之灭,有生者必有灭,有为法...日本佛教用语。指日本边远无寺亦无僧之地,代僧行佛事之俗人。 p1383...指密教修法所持之四种念诵。(一)密教胎藏界法念诵。即:(一)心想念诵,又作意支念诵。乃先依弟子所定本尊,画月轮,...【所转舍】 修唯识行,于究竟位八识转依时,是由能转道所转舍的有漏种子,此亦分为二类:一、所断舍:断舍的即是烦...(名数)诸佛大仙欲依自在三昧之力,安一切众生,以出生自在胜三昧一切所行诸功德无量之方便而度众生,即由其三昧出...【顺决择分起处】 p1110 大毗婆沙论七卷十页云:问:顺决择分、何处起耶?答:欲界能起。非色无色界。于欲界中,人...【识住因缘寂止】 p1437 瑜伽五十四卷二页云:若聪慧者,于诸色爱,乃至行爱,所摄贪缠,能永断离。于烦恼分所摄发...(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你认为呢?老和尚含笑看着徒弟。 是孤独吗? 老和尚摇了摇头:不对。 那是...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甘梨园时,比丘们观察到此地平正庄严,人民生活富饶,物产丰沛,五谷丰收,生活所需不虞匮乏,但人...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减烦恼》,讲了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要有奉献的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存...
【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若无梦心,必无梦境。设无梦境,亦无梦心。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全境即...也许人都知道参加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的会员,就是为了学习慈济精神,不但要把它带入校园还要融入生活中。但是如何具...地藏:梵语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义: (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
静蔼。俗姓郑,河南荥阳人,少年时到寺院游玩,看到描述地狱种种状况的变相图,内心非常恐惧,因此想要出家修行了脱...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一定要积很多,才能发生大作用。而且所积的善最好是别人所不知...
净观
【佛学大辞典】
上篇:净觉 | 下篇:淋汗 |
三句者,谓于所问唯三句答。如有问言,若蕴数亦处数耶,设处数亦蕴数耶,此应三句答,或蕴数非处数,谓色蕴或处数非...
婆裘河
波罗娑提伽
布袍
志念
生灭
毛坊主
四种念诵
所转舍
二十二门
顺决择分起处
识住因缘寂止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生命危脆不能长久
随顺世缘不攀缘

梦里的境界是怎么出现的
慈济的十条戒
地藏菩萨名号的含义

静蔼法师示身不净往生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