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十四卷二页云:若聪慧者,于诸色爱,乃至行爱,所摄贪缠,能永断离。于烦恼分所摄发业四身系缠,亦能永断。所以者何?由在家众,依贪欲瞋恚二系,发起诸业。摄受境界为因故。损害有情为因故。若出家众,依戒禁取,此实执取、二系,发起诸业。以戒禁取,犹如贪欲,求生天故。此实执取,犹如瞋恚,傍涅槃故。当知四身系,唯在意地分别所生故。从此以后,由多修习胜对治故;复能永断贪爱身系二种随眠。由此断故;烦恼所缘色受等境,亦不相续。以究竟离系故。由此所缘不相续故;有随眠识,究竟寂灭。于色受等诸识住中,不复安住。由对治识永清净故。是名识住因缘寂止。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一日清净至暮,则为一日间之佛也。宗镜录二十三曰: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全一卷。编者不详。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集录唐玄奘之上表、启,并唐太宗之敕书等,凡十六篇。 p832...(名数)于不见不闻不觉不知之事中,言为实见等,或于所见所闻所觉所知之事中言为不见等。如是八种,名为非圣言。若...又作净土变、净土图。俗称净土曼荼罗。指描绘净土佛菩萨、圣众及种种庄严施设等,以呈现净土景象之图像或雕刻。与“...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十六种观想,即:日想、水想、地想、树想、八功德水想、总观想、花座想、像想、遍观一切色身想、观...(术语)佛之身口意三业也。佛以三业碾摧众生之惑业,故云三轮。非下地之所测,故云三密。【又】一、神通轮,又云神...(杂语)粪处也。即便所。象器笺二曰:起止处者,正屙粪之处也。毗尼母经云:上厕有二处:一者起止处,二者用水处。...【烦恼与诸受相应】 p1194 俱舍论二十一卷七页云:论曰:欲界所系诸烦恼中,贪、喜乐相应。以欢行转,遍六识故。瞋...谓众生之烦恼有一百零八种。又作百八结业,以烦恼能生种种恶业之故。关于其内容有多种异说:(一)据大智度论卷七、大...【涅槃界】 p0931 瑜伽五十六卷十页云:问:以何义故,涅槃虚空亦说名界?答:由彼能持苦不生义;持身眼等运动...指印证认可。即弟子修道成就时,为师者加以印证过后,承认、许可其所悟境界之意。此词屡见于维摩经卷上之经文。禅宗...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1、勤劳不一定能致富。 我们经常见闻勤劳可以致富的宣传标语。事实上,勤劳只是致富的助缘,勤劳本身并不能致富。如...
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心境是什么?古来大德有几种形容,你把它体会看看。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人的心境:生擒活捉不费吹...
不受磨,不成佛,要在苦难当中成长。对一切乐不贪著,对一切苦不厌离,这才能守护佛的无上法门。 若没有历代大德这...
2009年11月最后一个周末,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莫克小镇,一场隆重的葬礼正在举行。从四面八方自发而来的人们排成了...
【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欲邪行。即是施与欲流所漂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嫉无害。无有热恼。亦无...
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当然攀缘外境了,我们攀缘佛菩萨的圣像,所以我们皈依三宝,我们攀缘苦恼众生,所以我们生起慈...
像我们凡夫,没受菩萨戒的,只受比丘戒了,造罪非得造成事实,杀人,得杀死,才算犯杀戒;杀人没杀死,把他抬到医院...
光无状,自光绪七年离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业障未消,道业未成,无面目以回本乡。虽前承陈柏生,刘雪亚二督...
识住因缘寂止
【法相辞典】
【识住因缘寂止】 p1437
上篇:识食体证 | 下篇:证三摩地者应知七法 |
(经名)一切之小乘经分类为四部,一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搜集法门之数者。二长阿含经,二十二卷,集长经文者。三...
一日佛
大唐三藏玄奘法师表启
八圣言
净土变相
十六观
三轮
起止处
烦恼与诸受相应
百八烦恼
涅槃界
印可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广行财布施才能赚取财富

安了一个「我」,修行统统卡住了

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爱的眼睛都能看到

邪淫邪欲,会障你家室的平安

把心带回家

佛经千万不能随便乱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