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谓禅林供养人于本饭本菜之外,陪增贴附供物也。敕修清规尊宿迁化曰:“陪贴供养。”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唐释宗密,自荷泽得悟入之处。谓知之一字,说破吾人之心性而无余蕴。宗密之禅源都序上之二曰:诸法如梦,诸...行事钞·通辨羯磨篇:“问:‘得对尼等四众及以白衣作法不?’答:‘不得也。律令至不见不闻处,方作羯磨;除所为作...凡四卷。又作广智全悟禅师语录。元代僧笑隐大欣撰,延俊、慧昙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集录乌回禅寺语录、禅宗...【心法六义】 唐代慈恩寺窥基大师,在《百法明门论解》中,解释此含摄八识的心法曰:‘心法者,总有六义。’六义为...【谛语】 p1376 集异门论十卷七页云:谛语者:谓所说语,是实,非不实;是真,非不真;不虚妄,不变异。是名谛语。...(名数)又称五十字母。一名摩多体文。即梵语字母之总数也。摩多者,谓母音,此有十二摩多与四别摩多之十六字。体文...(1639~1695)明末僧。日本曹洞宗寿昌派之祖。金华浦阳人,俗姓蒋。字心越,号东臬。十岁落发,后参谒翠微阔堂,居...谓势力盛者必致衰灭。与“生者必灭”同义。表示诸行无常之义,为佛教人生观所显示之真理。[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寿命...【不信如来而行布施】 p0342 无性释八卷五页云:若诸菩萨不信如来而行布施者:谓证法性,自了自信而行惠施;非唯信...大宝积正法经云: 一、乐住林间 谓修菩萨行者,当离愦闹,住于山林空闲之处,寂静宴然,思惟正道,而广集一切...(1296~1370)元代禅僧。明州(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九岁出家,十六岁受具足戒,二十二岁为道...(印光大师校印本)...净土十疑论...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
念经前能不能吃素,这个问题可以先问问自己。吃素,是偶尔为之的一缕善念,还是深信因果的真心奉持? 印光大师曾经...法身非变化,亦非非变化;诸法无变化,示现有变化。 (六十华严经卷一四.兜率天宫菩萨云集赞佛品) 此偈是说,佛的肉...
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 《宽 心 谣》 赵朴初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这也是众生根机陋劣的原故,才力簿弱,知行不能兼顾,往往越是聪明颖悟知...禅门公案里有很多趣谈。一位无语禅师,因为不善言辞,平常虽然老成持重、富有盛名,但从未说过法,一切问题都由侍者...
处士逃名远市阛,此身清隐翠微间。 平分岭上半边月,高枕床头一片山。 白屋安贫终暂计,夕阳归路岂知还。 莲华佛国...渐源仲兴禅师在道吾禅师处任侍者时,有一次端茶给道吾禅师,道吾禅师指着茶杯道:是邪?是正? 仲兴走近道吾禅师的...
世人之中,往往是有些老实头知道自己水平不够、业障深重、妄想杂念纷飞,知道自己没有水平去通达宗门教下,觉得自己...
陪贴
【佛学大辞典】
上篇:陪堂 | 下篇:陪胪 |
(术语)即佛法无二也。有一居士问二祖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
知之一字
羯磨不得对余众及白衣作
笑隐大欣禅师语录
心法六义
谛语
五十字门
兴俦
盛者必衰
不信如来而行布施
四善法(二)
梵琦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念经前一定要吃素吗
圣严法师《佛在眼前》

赵朴初《宽心谣》

学佛人不应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无言胜有言

隐士须归极乐国
是邪是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