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真智之知也。释氏稽古略三曰:“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亡之中道。”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作香饭。指众香国香积佛之香饭。维摩诘所说经香积佛品(大一四·五五二中):“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盛满香饭,与...梵语 sattvārtha-kriyā-?īla。三聚净戒之一。又作饶益有情戒、饶益众生戒、接生戒、利众生戒。即饶益众生之戒法...(名数)又曰五种不还,五种般。那含者阿那含之略,译言不还。般者般涅槃之略,入涅槃之义也。...(流派)又曰鞞世师。新称吠世史迦Vaiśeṣika,译曰胜。古仙所造之论名。成劫末,人寿无量岁时,有外道出世,名嗢...巴利语 vīmajsā-samādhi。为增大“四神足”中之第四“观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而得之禅定。[清净道论三](参阅...【发心坚固菩萨有二种发心胜利】 p1163 瑜伽三十五卷十五页云:最初发心坚固菩萨,略有二种发心胜利。一者、初发菩...梵语 vipāka-vijāna。音译毗播迦毗若南。为阿赖耶识之异称。乃因果业报之主体。唯识家以阿赖耶识系由善恶业所薰习...指密教曼荼罗法。行者以三密方便为缘,以观心为因,而现普门海会诸佛之境界,为非思议之境。 p981...(一)南朝刘宋僧。生卒年不详。住始兴郡(广东曲江)灵化寺。博通经论,从学者众多。著有法性、觉性二论。 (二)(43...阿底哩,梵名 Atri,又作阿跌哩、阿底丽,意译贪食者。为古代印度之仙人,或为梵天九子之一,北斗七星之一。关于此...(经名)瑜祇经之具名。一卷,唐金刚智译。如胎藏界之苏悉地经。此经说金刚界之苏悉地法。...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在整个藏教的《阿含经》,它在处理我们的生死业力这一块,跟净土宗非常类似,都是一种带业往生的概念。就是业力我不...从前,有两个毗舍阇鬼共同拥有一个竹篓、一根木杖和一只木屐,他们为了独自占有这三样东西,始终争来夺去。 此时,...
我们正式讲净土要义。净土三要就是信愿行,也是往生极乐的三种资粮。譬如说,或者我们坐飞机到美国,第一需要飞机票...目犍连尊者的弟弟是城中的大富长者,他的金银财宝、仆从、奴婢多到不可称计。一天,尊者为了度化弟弟,来到他家:弟...
佛陀的说法有三个主题:第一个,先说明说法的内容;再说明说法的功德;最后再说明说法的次第。我们先看佛陀说法的内...问: 受五戒以后可以吃五辛吗? 大安法师答: 受五戒,里面倒没有说五辛的问题,菩萨戒里面说了。作为佛弟子,我们...
孝道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百善孝为先;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尧舜圣人之德,无非孝悌而已矣。...问: 如何正确地看待欲望? 了幻法师答: 欲望,通常指驱使人想望、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 以佛法的观点来看,欲...
真知
【佛学大辞典】
上篇:真明 | 下篇:真俗 |
为护持佛法、守护国家之善神。又称如意胜王、如意天王、甘露太子。或谓最胜太子与北方毗沙门天王之太子那吒为同尊。...
香积饭
摄众生戒
五种那含
卫世师
观定
发心坚固菩萨有二种发心胜利
异熟识
不思议缘起
僧宗
阿底哩仙
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祇经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业力要得果报,有两个条件
毗舍阇鬼喻

佛灵和心灵是两码事吗
布施获福无量

佛陀为什么要施设种种方便法门
受五戒以后可以吃五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