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密教曼荼罗法。行者以三密方便为缘,以观心为因,而现普门海会诸佛之境界,为非思议之境。 p98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念佛者于信之一念,喜己往生治定,入正定聚之数之事也。对于欢喜而言。...【诸菩萨意乐界】 p1354 瑜伽七十四卷十五页云:问:诸菩萨意乐界云何?答:于诸佛法,信解有德所显故。...秘密的印契。印者,诸佛菩萨各有他们的本愿和弘誓,为了标帜他们的本誓,故以两手十指作出种种的形相,作为他们本誓...(?~1086)宋代临济宗僧。浙江义乌人,为傅大士之后裔。字万宗。三岁出家,七岁受菩萨戒。遍历诸方,参谒石霜楚圆...(植物)木名。法华经陀罗尼品曰: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名义集三曰:其枝似兰枝,若落时必为七分。义净译之孔雀...所知境者略有六种,一迷乱、二迷乱所依、三不迷乱所依、四迷乱不迷乱、五不迷乱、六不迷乱等流。迷乱者,谓能取所取...(术语)人间之一呼吸也。止观四上曰:一息不追,千载长往。同七上曰:一息不返,即名命终。...云何法决择?法者,谓十二分圣教。何者十二?一契经、二应颂、三记莂、四讽颂、五自说、六缘起、七譬喻、八本事、九...(杂名)犯断头罪者。梵网古迹上曰:虽失净戒,经说即悔,亦得重受。不同声闻如断头者,现身不能复入僧数。...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者。云何未生恶不善法?谓未来五盖。云何为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故正胜?谓有苾刍。为令未生诸贪...【成就阿赖耶识与成就转识四句分别】 p0669 瑜伽五十一卷十一页云:问:若成就阿赖耶识;亦成就转识耶?设成就...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嘉兴藏流通本)...
现实生活中,人到中年后,就显现出受性格和品格影响所致的面貌: 宽厚的人多半一脸福相; 性情柔顺的人面相柔和善美...李叔同(弘一大师)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足,我觉得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层。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然...
以今生的修行,总有点戒定的功夫,也信点因果,也努力地修行,但是对念佛法门不能产生信愿持名,求生净土,那你今生...
一、古代放生与现代放生之乱象 据经典记载,救护生命是佛陀教导的护生理念。当一些动物碰到生命危险时,正好被出家...《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经中的孝经。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集结无量无边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前来,一同赞叹地藏菩萨 ...
念头未起,灵然清净,本无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他不得。岂惟病患奈何他不得?纵十方诸佛,尽其神力,亦摸索他...
周利槃陀伽,此云继道。其母省亲,生于路傍故。姿性鲁钝,惟诵半偈,证罗汉果。《弥陀略解圆中钞》 这是介绍十六位...
1、说脏话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爱说刺激的话的人容易牙疼,而且口腔容易溃疡。 3、爱说绝话的人往往断绝自己的...
不思议缘起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不思议慧菩萨 | 下篇:不思议薰变 |
指分身化现,或指其化身。诸佛、菩萨由于慈悲,用种种方便法门,化身至各处教化众生;故分身乃是为教化、摄取众生而...
庆喜
诸菩萨意乐界
密印
赞元
阿梨
所知境
一息
法决择
断头者
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复生
成就阿赖耶识与成就转识四句分别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面相的好坏与心灵的善恶是相应的
知止

今生错失净土,六道劫数长远

积极护生,如法放生
地藏经消业障法门

在病患中发明心地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