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事理不二云即,事理差别云离。天台宗以此分别别圆二教之浅深。指要钞下曰:“今家以即离分于别圆。”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系根据菩提庄严陀罗尼经所说,为消灭罪障,成办悉地所修之法。又称菩提场陀罗尼法。即于道场内悬挂曼荼罗,以释迦如...梵语 āvarana,巴利语同。又作碍。全称障碍。覆蔽之意。指障害涅槃、菩提,遮害出离之烦恼。诸经论说障之种别各异...【梦的得喻】 p1281 瑜伽八十四卷一页云:又彼诸欲、喻梦所得者:速散坏故。...【八种依】 p0068 瑜伽五十卷二十二页云:云何依施设安立?谓有八种依。一、施设依。二、摄受依。三、住持依。四、...【厌与离四句分别】 p1276 俱舍论二十五卷十九页云:若事能厌,必能离邪?不尔。云何?颂曰:厌缘苦集慧。离缘四能...凡三十卷。略称僧宝传。宋代慧洪觉范(1071~1128)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七册。为唐、宋两代禅僧八十一人之传记。据...何等遍知离欲?谓已得见道者,于三界法生厌背性。...【所引支】 p0737 成唯识论八卷九页云:二、所引支。谓本识内亲生当来异熟果摄识等五种。是前二支所引发故。此...佛遗教经论八大人觉:觉即觉悟,谓此八法,乃是菩萨缘觉声闻大力量人之所觉悟,故名八大人觉。 一、少欲觉 谓...【四寻思】 p0420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二页云:云何名为四种寻思?一者名寻思,二者事寻思,三者自性假立寻思,四者差...【慢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六根本烦恼所之一.慢者傲慢,自以为处处优于他人,高人一等。《成唯识论》曰:‘云何...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弥陀即是全体一心,心包众德。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
有世智辩聪,心意识很发达,逻辑思维是很发达,包括通宗通教的,对儒家学说很懂的,他用他的逻辑思维去思量这桩净土...
业有三块,我们看这个附表。 我们先看左上角有一个业,业就是身口意的造作。这个活动一造作时,它能够熏习第八识(...
《楞严经》上佛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我们和佛就如此不同。《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做我...
一个人去邻居家借斧头,边走边想:会借给我么?难说!上次我向他借锯,他就没借给我!今天肯定也不会借给我的我又何...
佛教所说的灭苦,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在自己灭苦以后,再也不到世界上来受苦受难;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灭苦之后,...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尽净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于登天,非吾辈具...
自古以来,世上的百岁高僧很多。其中有三位老和尚,两位年逾百岁,一位九十岁。这三位老和尚一生念佛精进,慈悲念佛...
即离
【佛学大辞典】
上篇:即得往生 | 下篇:是心是佛 |
(杂名)金刚经六译疏记,善男信女有二义:一以人称,是四众人也。一以法喻,以罗汉性刚直,能自善不能化人,表为善...
菩提场经法
障
梦的得喻
八种依
厌与离四句分别
禅林僧宝传
遍知离欲
所引支
八觉
四寻思
慢心所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佛有无量德,四字名号足以该之

净土法门唯上智与下愚不疑

业力是如何形成果报的

欲望的过患

善识其心,善用其心

在苦中而不以为苦,是真正的灭苦

如何才能仗佛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