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又曰背光。在佛背后之圆光。就木佛,画像而云。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即列记书籍之标题、卷数、著者及译者名等之典籍。有关佛典之目录如次: (一)译经目录:对汉译之佛典,随着时代之别...【二十随烦恼与八识俱不俱起分别】 p0049 成唯识论六卷二十一页云:此唯染故,非第八俱。第七识中,唯有大八。...据敕修百丈清规卷三迁化条记载,四寮指禅家之库司、头首寮、单寮、蒙堂四者。同书卷六亡僧条则指首座寮、维那寮、知...梵语 da?a jānāni。(一)就有漏智及无漏智之性分为十种。(一)世俗智(梵 sajvrti-jāna),多取世俗境之智,即有漏...日本佛教用语。即佛教徒于冬季严寒之日,或坐禅,或托钵、诵经等,作忍耐寒气之修行。又作寒修行。有寒垢离、寒念佛...(术语)十二合掌之第一。大日经疏十三曰:第一合掌,令当中心坚相着,十指头稍相离,少许开之,此名宁居拏合掌。此...【四念住断惑差别】 p0461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七卷四页云:复有四种。谓身、受、心、法。问:此四何者能断烦恼?答...【乞行处苦】 p0227 瑜伽四十二卷十页云:乞行处苦者:当知此苦,略有七种。一者、自誓毁形。剃须发等,弃舍世俗诸...(术语)华严宗立小、始、终、顿、圆之五教而判释一代教。...【永离欲】 p0495 瑜伽五十四卷三页云:又由彼识,永清净故;不待余因,任运自然,入于寂灭。此识相续,究竟断故;...日本佛教用语。即以摩多罗神为本尊所修之口传灌顶。中世纪时,日本天台宗所行口传祖师心要玄旨之秘法,后与学徒归命...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问: 拜佛和念佛的时候思绪很乱,不能集中精神,总是想到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精神不溜号呢? 大安法...(一)与世事纠缠不清,一心眷恋世间八法的上师,应远离之。 (二)扰乱自己的心意和损害修行觉受的友伴,应抛弃之。 (...
问: 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呢? 慧广法师答: 常听人感叹人生失意,这种挫...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理者是理性,即人人本心,本来平等之性。天台宗的六即是...
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佛弘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之时,那时,国中有一位大富长者,家中生一男儿,小儿面貌端正,出生数日就能说话,小儿...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说: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拜佛愈多,他的烦恼反而更重,瞋心、慢心更重。印光大师说:...
过去,佛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常随在旁,有众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王、...
后光
【佛学大辞典】
上篇:后有菩萨 | 下篇:后安居 |
为“生变”之对称。唯识家就诸识之变诸法,分别为因能变(生变)和果能变(缘变)两种。果能变之变,为变现之义,非...
目录
二十随烦恼与八识俱不俱起分别
四寮
十智
寒行
坚实心合掌
四念住断惑差别
乞行处苦
华严五教
永离欲
玄旨归命坛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有什么方法可以在念佛时不溜号呢
十种应当远离

怎样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散乱称名,皆已成佛

波罗奈人身贫供养因缘

为什么有些人越用功烦恼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