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七卷四页云:复有四种。谓身、受、心、法。问:此四何者能断烦恼?答:法念住,能断烦恼;非余。问:何故前三念住,不能断烦恼耶?答:彼是自相作意所摄故。唯共相作意所摄道,能断烦恼。有说:彼一一蕴,各别缘故。要总缘四蕴五蕴,或离蕴道,能断烦恼。问:若尔;修前三种,应成无用?答:能引发法念住故。谓身念住,能引受念住。受念住,能引心念住。心念住,能引法念住。法念住,能断烦恼。故非无用。有说:要先分别诸蕴,后方能总缘而断烦恼。故非无用。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欲界诸天。计有六重,又称六欲天。即指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俱舍论卷八] ...清初临济宗僧。号不磷。生卒年、籍贯均不详。为云南府(云南昆明)嵩山野竹福慧之法嗣。康熙六年(1667),住于弥勒...(804?~891)日本真言宗僧。空海之甥。早年随侍空海,并受其密教。又受真雅之两部灌顶,其后修法于阿波大龙寺。曾...指佛陀和尚之三种称名。据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法门佛陀章载,凤翔府法门寺之佛陀和尚,常持一串念珠,称念三种名号:一...表示诸佛如来与历来祖师境界不可思议之语。出自宋代曹洞宗宏智正觉(1091~1157)禅师之坐禅箴中。照,谓诸佛如来与...《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早年还未信仰大乘佛教时的著作。世亲为公元第五世纪顷北印度犍陀罗人,...【不净所缘】 p0325 瑜伽二十六卷十九页云:云何不净所缘?谓略说有六种不净。一、朽秽不净。二、苦恼不净。三、下...(杂语)Mahāmndrā,译曰大印。印为不可改变者,不可违越者。...【二障】 又作二碍,即烦恼障与所知障。这是唯识学上对贪、嗔、痴等诸惑,就其能障碍成就佛果的作用所作的分类。烦...【随宗趣言】 p1367 瑜伽八十一卷十七页云:随宗趣言者:依摩怛理迦,分别显示;或依其余无倒说者所说言教,如理解...亦名:诵戒鸣钟集僧、鸣钟集僧 子题:闻钟偈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一、作相集僧)鸣钟集僧。不局沙弥,并须入堂...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古时有一个富翁,广厦千间,妻妾成群,富甲一方。 忽然有一天,富翁发现自己得了怪病,寻医问药,屡治不愈。眼见生...
同一法身 《华严经》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为教主,这两土教主的法身同是毗卢遮那。对华藏世界与极...在别人的影子下活着,永远只能做别人的影子。如果总是跟在别人的身后人云亦云,你永远不会有自己的立场。要成就一番...
舍利弗尊者作为华光如来,他这一期的国土是一个净土呢,还是一个秽土?我们看辛二这一段就容易清楚。看国土庄严,我...
有人曾问释迦牟尼佛:梵行圣者,你们居住在树林简陋的茅屋里,每天仅仅吃一顿饭,为什么还这么快乐? 释迦牟尼说:...
我们看看蕅益大师有什么比较深入的开示:这当中有二段:第一段是总标,第二段是别释。 我们先看第一段: 这一段是先...
在道场里要尊重三宝,要懂礼仪,要守规矩。站有个站的样子,不能歪,不能斜,不能乱讲话,不能不正眼看人,说话的语...
子欲养而亲不在:有位画家为表孝思,既然父母没有留下遗照,就想亲手画出父母肖像,挂在墙上。谁知握笔几个月,竟然...
四念住断惑差别
【法相辞典】
【四念住断惑差别】 p0461
上篇:四静虑各有几支 | 下篇:四圣谛真俗分别 |
(杂语)Nayuta,又作那庾多,那由多,那术,那述。数目名,当于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故诸师定那由...
欲天
宗坚
真然
佛陀三劝
其照自妙
阿毗达摩俱舍论
不净所缘
摩诃母陀罗
二障
随宗趣言
说戒鸣钟集僧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露宿街头的富翁

弥陀即是毗卢师,极乐即是华藏界
永远不要用成见下结论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活在当下益处多多

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

在道场里要懂礼仪守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