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三戒坛之作法,宜标准四分律,此虽为小乘法,然戒无大小,一般大乘僧亦就之。是南山律宗及法相宗等之意。天台宗亦然。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语)禅宗之师,执柱杖打学人,谓之下棒。五灯会元七曰:德山禅师小参,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闲话者三十棒。又示...(异类)仁王经下曰:恶鬼恶龙。良贲疏曰:恶鬼疾疫,恶龙旱涝。...(行事)于水陆有情,供养斋食之法会也。梁武帝始行于金山寺。释门正统四曰:又有所谓水陆者: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名数)法华经分括迹门之说法为三周。...指北宋徽宗皇帝尊崇道教,而排斥佛教之事迹。徽宗宠信道士徐知常、徐守信、刘混康等,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建造玉清昭...行事钞·标宗显德篇:“智论云,若求大利,当坚持戒。一切诸德之根,出家之要,如惜重宝,如护身命,以是戒为一切善...天神,梵语 devatā,音译泥缚多,指天上之诸神,即为梵天、帝释等之通称。地祇,指居住于地之鬼神,即坚牢地神、八...【建立支缘】 p0873 杂集论四卷九页云:建立支缘者:谓习气故,引发故,思惟故,俱有故;建立支缘。随其所应,...因明用语。印度古因明论师弥勒所立,为有关论议要件之七种规定。即论体性、论处所、论所依、论庄严、论堕负、论出离...【四种资具】 p0428 瑜伽五卷一页云:四种资具者:一适悦资具,二滋长资具,三清净资具,四住持资具。适悦资具者,...梵语 udumbara。音译作优昙波罗。又作优昙华、优昙花。为佛书中常提及之花。此花之出现,为祥瑞与希有之象征。法华...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一、闻板上殿 法会开始前,先在大殿内摆设香汤盆,放两把小勺。太子像则供奉在另一个地方。 敲钟打板之后,僧众、居...心理学家说: 我们一定要了解别人的立场,人与人之间会冲突、会不愉快、会争执,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如...
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信佛念佛,将来永离生死之苦。话又说回来,如果父母的业障平重...
1.生平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开始学道于成都唐公,二十四岁时,离开四川到荆州玉泉寺,依惠...
像我们凡夫,没受菩萨戒的,只受比丘戒了,造罪非得造成事实,杀人,得杀死,才算犯杀戒;杀人没杀死,把他抬到医院...
我们经常忘掉我们心是清净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牵着走。诸位!你看有些人一醒来,他电灯没有开,就很自然地闭着眼...
问: 法师,您讲烦恼即是菩提,是诸佛菩萨才能够到的水准。我们现在的水平,烦恼是烦恼,菩提也是烦恼。因为满眼都...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总共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我们回顾中国佛教的历史,我们可以发觉,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在大...
三戒坛
【佛学大辞典】
上篇:戒坛 | 下篇:方等戒坛 |
梵名 Sumeru(苏迷卢)之略称。即指须弥山。须弥山高八万由旬,故又有“迷卢八万”之称。(参阅“须弥山”5364) p...
下棒
恶鬼
水陆斋
法华三周
徽宗排佛
戒为一切善法住处
天神地祇
建立支缘
七因明
四种资具
瑞应华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浴佛祝圣仪轨
慧律法师:要站在别人的立场着想

一个能让家人吃素的好办法

净宗三祖-承远大师

佛经千万不能随便乱放

妄想本来是空的,清净本来是有的

这些问题,念佛到位了都能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