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一不杀生戒,不杀生物也。二不偷盗戒,不取不与也。三不邪淫戒,不犯有看守者也。四不妄语戒,不为无实之言也。五不饮酒戒,不饮酒也。此五者在家之人所持,男子谓之优婆塞,女子谓之优婆夷。大毗婆娑论名为五学处。大庄严经名曰五大施。俱舍论名曰近事律仪。俱舍论十四曰:“受离五所应远离,安立第一近事律仪。何等名为五所应离?一者杀生,二不与取,三欲邪行,四虚诳说,五饮诸酒。”【又】指持五戒之优婆塞而云五戒,如赵五戒,智举五戒等。仁王经上曰:“有千万亿五戒贤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无见有对法】 p1070 品类足论六卷十四页云:无见有对法云何?谓九处。卽眼耳鼻舌身、及声香味触处。...【名言不显自性】 p0590 瑜伽七十三卷三页云:若谓名言能显自性;亦不应理。若取不取,假立名言,俱有过故。若...1、梵语禅那,华译为禅定,略有二种: 一、世间禅,如色界无色界之四禅八定是; 二、出世间禅,如三乘行人...天台宗三种止观之一,即先修数息观,渐进而修至极的实相观。...梵语 vipāka-vijāna。音译毗播迦毗若南。为阿赖耶识之异称。乃因果业报之主体。唯识家以阿赖耶识系由善恶业所薰习...《甘露陀罗尼》,是密教中阿弥陀佛的根本咒。此咒在汉文藏经中有三种译本。一、《甘露陀罗尼咒》,但有咒语而无经文...杂者,杂乱之义;染者,污染之义。合杂乱和污染,即指烦恼,通于善、恶、无记等三性,为一切有漏法的总称。参考三杂...唯识论所说之中道。一切诸法有偏计所执性(凡夫迷于所现之虚妄相,如见绳以为是蛇)与依他起性(因缘所生之法,如绳...(996~1049)北宋临济宗杨岐派之开祖。石霜楚圆之法嗣,南岳怀让法系第十一世,临济义玄法系第八世法孙。袁州(江...【内外种子皆有生因引因】 p0368 世亲释二卷十二页云:如是所说二种种子,谓外及内;应知皆有能生能引。此中外种、...(一)地、水、火、风等四大,与色、香、味、触等四微,总称为八法。(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称为地...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
香板下面出祖师,哪个调皮就一香板。不听啊?以为我喜欢讲开示?我也跟你们讲了,我没这么多精神,讲一句算一句,这...
昔日,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佛告诉比丘们:我将以水为喻,为你们说明七种人,你们当用心谛听,善加思...清晨,在列车卧铺的洗手间,我们几个男士正在洗漱。此时大家多半睡眼惺忪,神情漠然,彼此也不交谈。 就在此刻,突...
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
佛过去在因地修菩萨行,其中一世为鱼王,不但身旁有左右大臣相辅佐,且个个具备高懿德行,信受佛法,不以众生生命为...
我们经常为什么习定?我们经常练习打坐?就是忍。外相,什么相不理它,就叫寂灭忍,都寂静下来,不躁动,不粗暴。 ...问: 什么是佛法当中的真富贵?它的含义是什么? 惟觉老和尚答: 在战国时代有一位颜斶,是一位隐士。齐宣王为了治...有些修道的人,贪念不多,而且非常精进用功。但是,如果没有调好自己的心,就很容易产生瞋念。 所谓「嫉恶如仇」,...
五戒
【佛学大辞典】
上篇:戒 | 下篇:五戒分满 |
【三能变】 唯识宗主张,‘识’能转变生起一切万法,或变现为心内主观(见分)与客观(相分)认识作用之主体,故称...
无见有对法
名言不显自性
禅定
渐次观
异熟识
甘露陀罗尼
杂染
非有非空
杨岐方会
内外种子皆有生因引因
八法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最上乘论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久参有禅,久住有缘

以水譬喻七种人
把幸福当成一种习惯

万修万人去是有前提的

精进的鱼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