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译为阴入界。蕴即五蕴,又名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为众生之心身。处即十二处,又名十二入,即六根对六尘之处。界即十八界,为六根对六尘,生起六识,三六共为十八,叫十八界。此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通常叫做“三科”。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梵语 pratipaksa。原意为否定、遮遣。于佛教中,则指以道断除烦恼等。其中,“道”为“能对治”,“烦恼”等为“所...梵语 svabhāva-vikalpa。三分别之一。又作自性思惟、任运分别。于心识之认知作用,指任运觉知现在所缘之境,稍加推...(譬喻)幻与化。即空法十喻之二。幻者幻人之所作。化者佛菩萨通力之变化。智度论六曰:经云:解了诸法,如幻,(中...【净初静虑有四种】 p1004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三卷一页云:净初静虑有四种。谓顺退分、顺住分、顺胜进分、顺决择分...梵语 āyusmat,巴利语 āyasmant。乃对佛弟子、阿罗汉等之尊称。又作贤者、圣者、尊者、净命、长老、慧命。音译阿...梵名 Ku-stana。西域古王国。又作于填、于殿、于遁、溪丹。位于新疆西部,即今和阗(Khotan)之地。西元三世纪前后...(杂语)嘲禅僧惟耽观道,不知教相文理,为禅宗以外之宗派者。止观五上曰:非暗证禅师,文字法师,所能知也。...凡三十六卷,另有目录三卷。明代圆极居顶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继景德传灯录之后,集录禅宗六祖大鉴慧能以下第...声闻四果中之第四阿罗汉果,由其种性之优劣分为六种。即:(一)退法阿罗汉,指遇疾病等恶缘即退失所得者,系最劣之种...(术语)五停心观中第二为慈悲观,是使多瞋之众生修慈悲而对治瞋毒也。而行之之境分为七种,以三乐与之。是曰七周行...【见闻等法非是我体】 p0645 显扬十五卷十三页云:论曰:若汝执我,卽是见等,又名见者乃至了别者;所计之我,...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简单地说,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后得智三种。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资粮它是让一个人趋向目标;智慧是...
最初迷真起妄,则曰一念妄动。末后返妄归真,则曰一念相应。是则起妄之后、归真之前,更有何法,能外此一念乎? 是...
净土法门,唯信能入。信根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珍贵的。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疏钞》中说:往生净土,要须有信。千信...
要把你所学的佛法运用到你日常生活当中,不要让佛法跟生活脱节了,成了两条并行线。 我在这里拜忏与你在公司上班一...
至心专念药师佛的本愿功德名号,能满足世间及出世间的祈求。甚至经文讲只要听闻佛号的众生就能够得到利益。因此不管...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生活的轨道里转开了:上学、考试、升学、就业、婚配、生儿育女...
原文: 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及生生世世之愿,有此愿,便不能决定往生矣。 一切法门,亦有...
小时侯,我于沿海乡镇长大,伙食中,虽少肉,却多鱼。从少年到青年,从俗人到僧人,从吃鱼肉到食青菜豆腐。时轮转速...
蕴处界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羯磨阿阇梨 | 下篇:燃灯佛 |
苦相者,谓内外身心二苦,此二苦成一切诸苦相,有三苦、八苦等之苦。 一、三苦 三苦者,谓苦苦、坏苦、行苦。...
对治
自性分别
幻化
净初静虑有四种
具寿
于阗
暗证禅师
续传灯录
六种阿罗汉
七周行慈
见闻等法非是我体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一念的差迟,变成失明的乞丐

正当念时,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就在我心中

【推荐】如何增强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哪怕是饿着,也别去做屠宰的行业

如何善用药师佛号利益他人

【推荐】在繁忙中就实现最大的自在

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之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