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幻与化。即空法十喻之二。幻者幻人之所作。化者佛菩萨通力之变化。智度论六曰:“经云:解了诸法,如幻,(中略)如化。”【又】(术语)幻即化,谓幻人之化作也。演密钞四曰:“幻者化也,无而忽有之谓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我见熏习差别】 p0650 世亲释三卷十九页云:我见熏习差别者:由染污意,萨迦耶见力故;于阿赖耶识中,我执熏...(人名)慈童女长者之子也,慈童女为长者之名,非为女人。杂宝藏经一曰:佛于过去世为一慈女,由事发愿,愿一切受苦...子题:十八童女二岁学戒、小年曾嫁十岁与六法、六法练心、二年练身 行事钞·尼众别行篇:“式叉摩那法。此云学法女...(杂名)虹之异名。玄应音义二十二曰:天弓亦言帝弓,即天虹。...【五事真俗分别】 p0277 瑜伽七十二卷六页云:问:相、当言世俗有?当言胜义有?答:当言世俗有。由二因缘故。一、...(杂名)谓佛像后之后光,其形如竖船也。...(术语)色声等五欲之法,其体虚假不实,故云虚妄。法华经方便品曰: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譬喻)譬极可嫌者取之。行事钞标宗显德篇曰:萨遮尼犍云:若不持戒,乃至不得疥癞野干身,何况当得功德之身。无尽...【支节所作变异】 p0388 瑜伽三十四卷五页云:云何寻思内事支节所作变异无常之性?谓由观见或自或他,先时支节,无...【不乐修行利他之行】 p0341 瑜伽七十一卷十五页云:由三因缘,不乐修行利他之行。一、性是下劣种姓故。二、悲微薄...(杂语)旧婆沙论谓之跋渠Varga,新婆沙论谓为纳息。玄应音义十五曰:跋渠,此译部类。纳息者,同一之义类于一处纳...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楞严咒注音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
适接手书,并《大士集》,不胜欣忭。大士碑文,经黄君注出,则大士恩泽,遍沾群萌矣。随即与玉仙书,说其所以,并将...
有师言: 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调,故多诸疾患。此由心识上缘,故令四大不调...
最后看第二十二愿 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
【原文】 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梦幻扫之,可乎哉? 今人于梦幻妻子家缘不能当下割舍,梦幻功...
参话头是千年来禅宗门下最重要法门,但随着禅宗的没落,法门传承也一丝如缕。民国至今,仅能高举高旻寺来果禅师、云...
佛说:又有一处从人本位,不依自性正觉而修习定慧的正三昧,却怀有妄念而别修一种法门。他们借着精神存想,以坚固自...
原文: 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听,彼虽不能念,听见佛声,心即清净。若持咒,则止有加持力,彼...
对于心的真正本质,我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因为它就在那儿。通常我们会把心的真正本质想得很高深。虽然我对这方面没...
幻化
【佛学大辞典】
上篇:幻心 | 下篇:幻日王 |
【二十随烦恼皆通俱生分别】 p0047 成唯识论六卷二十一页云:二十皆通俱生分别。随二烦恼,势力起故。...
我见熏习差别
慈童女长者子
式叉摩那法制意
天弓
五事真俗分别
船后光
虚妄法
疥癞野干
支节所作变异
不乐修行利他之行
纳息
【大藏经】晚课(暮时课诵)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

调适四大,除众病的方法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念佛如同醒梦

禅宗参话头法门疑情解析

《楞严经》中的十种仙道

临终俱宜念佛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