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者离诸妄相而冥寂,通者融通一切而无碍,是赞叹真理的话。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一)乃智慧光明之意。又作慧灯明、慧灯。谓智慧能破除迷妄,譬如灯火之袪除黑闇。于经典中,“慧明”一语,或指佛之...诸供物混和而供之。又作杂和供。即修护摩法时,先以丸香,散香、香花、饭食、五谷、药种等各别供之,而后混和残余之...【不共无明】 ‘相应无明’之对称。又作独头无明。即与其他贪等本惑不相应而起的无明。在俱舍宗,与贪等十随眠不相...【慧沼】 唐代唯识宗二祖,淄州淄川(今山东淄川)人,生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六五一),十五岁出家,曾亲炙玄奘法席...清末民初僧。江苏如皋人。光绪三十四年(1904),入南京僧师范学堂,与太虚、仁山、智光等同学。曾与叶恭绰、蒋维乔...【语表业】 p1283 成唯识论一卷十四页云:语表亦非实有声性。一剎那声、无诠表故。多念相续,便非实故。外有对色、...指大海所具有之十种德相;旧华严经卷二十七即以此十种德相比喻十地菩萨修行而得入于佛之智海,即:(一)次第渐深,比...(譬喻)戒者进趣佛道之要具,故以譬足。行事钞上曰:经云:若欲生天等必须护戒足。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戒以足譬,颇...【三种清净不相应】 p0208 瑜伽二十卷十七页云:当知清净不相应,亦有三种。一、诸烦恼断,究竟涅槃,名无怖处。二...【非福行】 p0712 法蕴足论十卷五页云:云何非福行?谓诸不善身业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如是诸行,长夜能招不...【广大殊胜】 p1324 摄论三卷四页云:广大殊胜者:复由四种广大故。一、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中文称无量。因为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所以号阿弥陀...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暗趣明。此中差别者,将命终时,犹如梦中,见无量种非变...
苦谛的内容 无常变坏的依正二报,使众生造业受苦。世间法就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化,中国的《易经》称它为「生生不已...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寺披剃出家,因为听说清凉山的种种胜境,于是带了简单的行囊钵...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此乃说明十二因缘的流转和还灭也是离不了空性。 从无明到老死一共有...
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会有它们好的一面,也会有它们不好的一面,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要看人怎样去对待,...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佛陀在大小乘的经典里面都说了很多种方法。 一、修智慧观和慈悲观。 要能够把凡夫的这种感情升华...
世间有很多烦恼和痛苦,繁杂社会,芸芸众生,从出生到死亡无不经历各种痛苦。穷人有穷人的苦,富人有富人的苦,男人...
冥通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冥途 | 下篇:冥熏 |
(异类)Rākṣasa,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刹婆,或言阿落迦婆,是恶鬼之通名也。又云啰叉婆,此云护者。若女则名罗叉...
慧明
混沌供
不共无明
慧沼
范成
语表业
大海十相
戒足
三种清净不相应
非福行
广大殊胜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推荐】从净土宗的角度,要培养对弥陀皈依的心念

佛教四圣谛的内容

欲火害人(普明法师的故事)
圣严法师《人的三世因果观》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