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的道途,即地狱、饿鬼等的地方。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梵语 dvija。婆罗门教认为在四大种姓中,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等三大种姓有权拜神和礼诵吠陀经,故特别赋与第二次生...即僧尼违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四种根本重罪。此四种根本重罪又称四波罗夷。盖僧尼既已受戒,复犯此四重罪,则...【现行】 阿赖耶识有生一切法的功能,此能生之因,称为种子,自此种子生起色、心诸法,谓之现行。能生的种子是因,...大乘的受戒有二种方法,通受三聚净戒为通受,别受别解脱戒为别受。通受在佛前自誓便可,别受则须三师七证,行羯磨之...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十诵,六诤本者,瞋恨、恶性、贪嫉、谄曲、无惭愧、邪见。”资持记释云:“六诤本者,不出三...【重不与取】 p0869 瑜伽六十卷二页云:复次当说不与取等,由其事故,轻重差别。余随所应,如杀应知。复次若多...(术语)浇末之世代也。释迦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次一千年为像法时,后万年为末法时。末世者,即末法时也。...【八中洲】 p0070 俱舍论十一卷四页云:复有八中洲。是大洲眷属。谓四大洲侧,各有二中洲。赡部洲边二中洲者,一、...【不动心解脱】 p0331 瑜伽九十卷二十一页云:不动心解脱者:谓阿罗汉、根性利故;是不退法。一切皆以无漏道力而得...(术语)五戒十善等善事之作业也。...【同分彼同分】 p0613 杂集论五卷七页云:云何同分彼同分?几是同分彼同分?为何义故,观同分彼同分耶?谓不离...(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有无数只乌鸦看见了鱼,便聒噪着追逐茑乌。茑鸟不论飞东飞西,满天的乌鸦...
在这个世间,衰老是一个苦。我们的念头,念念的迁移生灭,就有时间的概念,这个时间是建立在我们的念头当中的。有一...
如果把社会中的人,按工作性质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成白领阶层、上班族和打工族。除此以外,还有非社会主流的像囚犯...法鼓山所推动的心五四运动,是展现人文关怀最主要的重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环保,那是指观念的转变和导正。所谓观...
现代通南怀瑾居士,有一次谈到他少年时代,一心想学剑的故事。 他听说杭州西湖有一个道人是剑仙,就千里迢迢跑去求...
很多学佛修行的人,初学佛的时候总是有所求的,或是希望家庭祥和、事业顺利,或是希望身体健康、诸事顺利,或是希望...
我们都知道,社会伦理乃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人际关系和谐,社会自然和谐;人际关系不合,社会自然诸多纷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冥途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冥使 | 下篇:冥通 |
(术语)植于宿世之业因也,通于善恶。华严经七十五曰:宿因无失坏。求法高僧传下曰:宿因感会,今果现前。...
再生族
边罪
现行
通受
六诤本
重不与取
末世
八中洲
不动心解脱
善业
同分彼同分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以舍为得,妙用无穷

人生的老苦与病苦

现代人为何活得这么累
圣严法师《化危机为转机》

细行能成万法 从看花开始学佛

观想的供养能否得到真实的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