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中论因阐明大乘中道实相之理,故名中论,为龙树菩萨所造;十二门论因阐明十二个法门,故名十二门论,也是龙树菩萨所造;百论本来是二十品,因每品有五偈,依其偈数故名百论,为龙树之弟子提婆菩萨所造。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梵语 trīni yānāni。即三种交通工具,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种法门。(一)就众生根机之钝、中、利,...【诸根熟】 p1345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诸根熟者:卽彼衰废,无堪能故。...比喻佛之智慧、功德深广如海。华严经疏卷五(大三五·五三四下):“皆彻因门,并该果海。” p3323...三昧耶者,要誓之义,即“戒”义、不可违越之义。指入真言门五种要誓之次第。即:(一)初见三昧耶,遥于坛场之外礼拜...(名数)五种具德之海也。即佛自证之无尽圆明性海藏中五种之义分。旧华严经第三所谓尔时普贤菩萨承佛神力,观察一切...子题:恒杖 行宗记释云:“初示所开。此下,简滥。 恒杖 ,谓恒所持者。朝行须打露,迥险驱毒物;时暂用者,则不须...佛十号之一,因佛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术语)无杂曰纯。无二曰一。胜鬘经曰:彼诸众生,纯一大乘。法华经序品曰: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清白梵...全一卷。唐代实叉难陀译。又作百千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属杂密经,内容包括根本陀罗尼、陀罗尼心咒、随心...指牛头人身之鬼卒。五苦章句经(大一七·五四七中):“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 p1507...(杂语)俗所谓无爱娇之颜貌也。盖以喻佛顶尊之面相,威严可畏也。...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数年前,我在为佛学班上课时,学生中有一位弱视青年。 他一眼盲,一眼弱视,读经时仅能以单眼微弱的视力,用几乎贴...(一)外在的事 现在,先讲外在的事中是不是跟自己有关。 所谓外在的事,是指心外的事。诸位如果从路上来,在马路上...
问: 佛是无处不在的,那为什么念佛人要到临终往生之时,才能见到佛来接引呢? 大安法师答: 佛无所不在,是指他的...
前面讲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讲到忏悔方法。首先我们看看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先看犯了罪以后有什么后果。 ...
所以这方面在修道的过程当中,你对这些人情世故过分地去勉强的随顺,完全就耽误了自己的道业。这个常摄居士在八百年...食肉具有危险性的个主因,就是凡是肉类都含有尸毒。那么尸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在动物的...古时候有个须和多国,国王名叫萨多浮。一日国王出外游猎,遇见一座佛塔,便取出五个小钱布施给佛塔。当时有个旃陀罗...
请看下面。第三十八段: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由于菩萨有六种神通,他心通、天眼通都具备,与会弟子的种种情况一目了然...
三论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三因佛性 | 下篇:三论宗 |
(术语)Lakṣana Vyajana,就佛之身体而言,微妙之相状,可了别者,是谓之相,细相之可爱乐者,谓之好。相者大相...
三乘
诸根熟
果海
五种三昧耶
五海
担杖络囊戒开白二羯磨持
调御丈夫
纯一
百千印陀罗尼经
牛头阿傍
佛顶面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眼明心却盲
圣严法师《心事重重有谁知》

为何念佛人要到临终时,才能见佛来迎呢

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人情世故耽误了道业
凡是肉类都含有尸毒
悭心难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