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谓佛菩萨等变化成各种身,依众生之根机而广行化导。又作分身遣化。佛为摄取十方有缘之众生,起大慈悲,以方便示现种...(一)意谓佛法之主。原系对佛之敬称,后转为说法之主。中阿含卷四十九大空经(大一·七三九中):“世尊为法本,世尊...旃檀,梵语 candana,巴利语同。又作栴檀树、真檀树、栴陀那树、栴弹那树、栴檀那树、真檀。本草纲目称为白檀、檀...【苦】 逼恼身心,即谓之苦。《佛地经》五曰:‘逼恼身心名苦。’《大乘义章》二曰:‘逼恼名苦。’...【于三摩地退失无倒】 p0751 瑜伽十三卷五页云:云何当知于三摩地退失无倒?谓如有一,得初静虑,便生喜足,不...(术语)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之三千世界而为微尘,每经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之国下一尘,竟尽其尘,而其所经...【摄圣教义相】 p1459 此内明处第三相。瑜伽十三卷二十一页云:云何摄圣教义相?此中有能修习法。谓于诸善法,专志...(故事)高齐僧稠禅师,以锡杖解两虎之斗。续高僧传十六(僧稠传)曰:后诣怀州西王屋山,修习前法,闻两虎交斗咆响...【上】 p0231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上?谓四沙门果。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四页云:卽此大师,亦称为上。映蔽一切...(经名)一卷,唐不空译。即大乘八曼拏罗经也。...(堂塔)阿育王为佛以后大兴佛事,到处建立寺塔,奉安佛舍利,及供养僧众。据善见律毗婆沙一,谓阿育王统领之国,其...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晚课蒙山施食仪...优婆塞戒经...
昔日,佛在阿耨达池,对五百位阿罗汉说道:你们各自述说过去世作何善行,以致今世得以成就道果。承佛教诲,五百阿罗...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不开心,因为他一面没有孩子。他日夜虔诚的祈祷,希望能求到一...
公据何人问大苏,大苏就是指苏东坡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很有文才,对佛理也非常了解。他主要是在禅宗很有造诣,然...一个年轻人在网上回首往事,发出一句颇带禅机的话,我把童年丢了,把青春掉了,去换取一个名叫成就的东西;我把父母...问:请问用过的香盒和装香用的纸袋(上面印有佛、观音菩萨等的名号),现在不要了,是直接扔进垃圾桶,还是怎么去处...
莫轻小恶以为无罪 不吃小亏终吃大亏 夏家嫂子买东西从来是只有占便宜,没有吃亏的事。就是买一角钱的香葱,她都要扯...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 《庄严论》云:初律仪戒...
打禅七,就是来用功办道的。用功办道是要吃苦头的,坐在那里不准动、不准说话、不准东张西望、不准左右摇摆、不准前...
入众五法
【释氏要览】
五分律云佛言入众应以五法。一下意。二慈心。三恭敬。四知次第。五不说余事。
上篇:三涂 | 下篇:三戒 |
(杂语)又曰大夜,宿夜。谓物故之次夜,荼毗之前夜。逮者及也,逮明日荼毗之夜也。诗经匏有苦华篇曰:士如归妻,迨...
分身摄化
法主
旃檀树
苦
于三摩地退失无倒
五百尘点劫
摄圣教义相
解虎锡
上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阿育王塔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欢喜心扫塔礼塔之殊胜功德
一次施舍的福德

念佛人不要反被聪明所误
把童年丢了,把青春掉了
包装纸上有佛像该如何处理

现世因果报应故事十则

佛门戒律中的「三聚净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