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趣三菩提】 p1327 瑜伽七十卷十一页云:由二因缘,趣三菩提。一、无疑惑故,二、不可坏故。...【九慢类】 p0090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九卷八页云:我胜者:彼于等谓己胜。是依见起过慢者:是依有身见所起过慢。于...一切生死之法为世间,不生不灭之涅槃为出世间,如苦集二谛是世间,灭道二谛是出世间。...(一)四种坛法之略称。又作四种护摩法、四种成就法。即指密教修法中之息灾法、增益法、敬爱法、降伏法等四种。(一)息...(术语)Brahmakṣetra,梵者清净之义,刹者刹摩或掣多罗之略,土田之义。如言佛土佛国,转为伽蓝之美称。翻译名义...【乌仗那国】 p0945 西域记三卷一页云:从鸟铎迦汉荼城北、逾山涉川,行六百余里,至乌仗那国。乌仗那国、周五...(职位)称人师号为菩萨,僧史略号竺法护为炖煌菩萨。盖我国菩萨号之始也。...亦名:杖络囊戒开缘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不犯者,或病,或为强力者所逼,若被缚,若命梵二难者。”(含注戒本卷...巴利名 ?āsanavajsa。原名佛教史。缅甸比丘般若沙弥(巴 Paasāmi)着。主要叙述佛陀之生平、佛教于印度之三次结集...【四修】 p0393 瑜伽六十六卷十三页云:复次云何应修法?谓一切善有为法。此中应知略有四修:一、得修,二、习修,...输罗,梵语 ?ūla。即兵器中之戟。输罗印,即戟形之印相。[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卷九] p6316...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
《六度集经》原文 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福。众道医术、禽兽鸣啼靡不具照。睹世愦浊,隐而不仕。尊尚...
初教兴者,依《大智度论》云:如须弥山王,非无因缘、非少因缘令得振动,般若教兴亦复如是,具多因缘。一谓欲破外道...
【原文】 净土传云: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众生,上大愿船,送至西方...佛陀成道前是释迦族王子,名悉达多。悉达多太子年满八岁即开始学习,教授太子的是两位在当时极负名望的老师,一位叫...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我们以下引用永明延寿大师的《万善同归集》,他老人家把经论当中讲到...
平衡膳食,辩证用膳是中国传统营养学理论的精髓,在膳食结构上强调平衡,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间的互补,坚持杂食...
提起佛教,不少人马上会联想到寺院里、银幕上圆领方袍的法师、比丘尼的形象。的确,佛教徒虽分出家、在家二众,但以...
【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
讲堂制
【释氏要览】
佛本行经云。时比丘集一堂内。有二比丘说法。是故相妨。即造二堂。以比近故迭相诱引往来交杂乱众佛制。今后不得共一堂。及二堂相近。亦不得彼堂来此堂。此堂诣彼堂不得憎恶法门(若今三学迭相是非也)。
上篇:解虎锡 | 下篇:解夏草 |
指日天子、月天子、明星天子三者。法华经卷一序品即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之记载。法华经文句卷...
趣三菩提
九慢类
出世间
四种法
梵刹
乌仗那国
菩萨号
担杖络囊戒开缘
般若沙弥佛教史
四修
输罗印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大藏经】晚课(暮时课诵)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

佛讲般若的十个原因

临终一念在净土,则必定往生净土
真正的拥有

念佛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平衡膳食,辩证用膳

如法的出家方式及出家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