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阿含经云。天帝释偈云。我常言。智者不应与愚诤愚骂而智默则为胜彼愚。
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真实义相无二所显】 p0920 瑜伽三十六卷十页云:又安立此真实义相,当知卽是无二所显。所言二者,谓有非有。...为“净戒”之对称。即凡夫受戒后,常因烦恼之现行,而污染戒体,使不得清净。反之,佛断尽无明烦恼,故具足一切净戒...(术语)依密教之修法祈祷有效验,是云法成就,梵语云悉地。...即梵网经之异称。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今之梵网经,仅为广本梵网经中有关菩萨阶位、戒律之菩萨心...全一卷。明代道衍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五册。就求愿往生极乐净土之一二五人,自文殊菩萨至陶氏十六娘,依次各作七言...谓有一类。由贪瞋癡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三恶行。名非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于彼起识。是...(杂语)观经所说之十六观也。迦才净土论上曰:二八弘规,盛乎西土。...【生相】 p0474 如集谛四行中说。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三十九卷五页云:问:诸行起时,除其自性,余有为法,皆有作用,...(名数)一,作法忏,向佛前披陈过罪,身口所作,一依于法度者。为灭犯戒之罪。二,取相忏,于定心而运忏悔之想,如...为难陀论师所立之心识二分说。以心识起认识作用时所生相分(所缘之影像)、见分(能缘之主观作用)之二种差别。另有...(术语)佛之尊号。涅槃经十八曰:佛世尊,常不变易,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师子吼,名大沙门大婆罗门。【又】通名比...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原文】 今之儿女婚嫁,一本于自主,只可随他去。否则彼等后来或有怨言。然虽云无怨言,一旦情爱稍歇,则离婚别配...修行学佛就是要向佛学习。从身口意开始,学佛的身、学佛的口、学佛的意。学佛的身就是学佛的行为,行住坐卧怎样达到...鬼逼禅师,本来是个专门赶经忏的和尚,每每忙到三更半夜,才踩着月光归去。 某一晚,他刚赶完一堂经忏,回程中路过...
今天和大家讲看破、放下、念佛。因为以前有一位居士向我说:佛教谈看破、放下、念佛,实在是太消极了。说什么看破红...《西方公据》中说:各位善人,世间有千条万条路,为什么只教人念佛呢?这是由于人的念头,关系重大。牵魂引魄,造命...
我们首先应当承认,中国的佛教,尤其是在近世以来,根本是谈不上律制的。所以僧人少有如律而行的,俗人(在家佛子)...问: 初学佛法并有志于出家修行的人应该先读什么经?做什么准备? 慧律法师答: 应该先看师父的光碟,做笔记,片数...
然人之过, 有从事上改者, 有从理上改者, 有从心上改者, 工夫不同, 效验亦异。 我们的过失有三种改的方法。有的...
以忍止诤
【释氏要览】
中阿含经云。佛告比丘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真尊贵
上篇:学书 | 下篇:验来果 |
(杂语)禅林住持巡回众寮按察其行仪,谓之巡案。于僧堂谓之巡堂。见象器笺九。...
真实义相无二所显
污戒
法成就
梵网戒品
诸上善人咏
造非福行已有随非福识
二八
生相
三种悔法
二分家
大沙门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净土行人如何对待儿女婚嫁问题
惟觉老和尚《吃素与学佛》
鬼逼禅师的故事

看破、放下、念佛
为什么只教人念佛

在家居士可以批评出家人的过失吗
初学佛法的应怎么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