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明代道衍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五册。就求愿往生极乐净土之一二五人,自文殊菩萨至陶氏十六娘,依次各作七言四句之咏赞一首,并略记其生平。其中五人合述,总为一二二首,计比丘六十四人、比丘尼三人、优婆塞三十八人、优婆夷十人。卷末载有洪武十四年(1381)大佑之跋、十六年性深之跋,并附记宋杨次公之念佛愿文一篇。 p629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律者法律,仪者仪则,所制之法律,以防遏过非,恶律仪以防遏善事。因而立身之仪则也。通于善恶。善律仪者,...日本俗谚。谓晨朝参诣药师菩萨而夕时参诣药师佛。此一风俗,或依据文殊所说宿曜经卷上及卷下所说,观音之缘日在十八...呾叉始罗,梵名 Taksa?ilā,巴利名 Takkasilā。为北印度之古国。又作特叉尸罗国、德差伊罗国、德叉尸罗国、呾叉...即阎魔(罗)王。系掌管地狱之主神。为死者之王,冥界之统理者,故称为死王。无常经(大一七·七四六上):“死王催...梵语 smrti-sajbodhyavga,巴利语 sati-sambojjhavga。七觉支之一,三十七菩提分法之一。又作念觉分,念觉意、念等...梵语 anāsrava-viyoga。为“有漏断”之对称。谓以无漏道断除烦恼。无漏道,指以十六行相正观苦、集、灭、道等四谛...(名数)大妙金刚经说八大菩萨现八大明王:一、金刚手菩萨现作降三世,二、妙吉祥菩萨现作两臂六头六足之大威德金刚...【所知相】 p0735 世亲释一卷七页云:所知相者:是所知自性义。所知卽是相,故名所知相。谓三自性。 二解 ...比喻信心坚固不动;犹如金刚之坚硬,不被任何物质所破坏。例如菩萨之大心坚固不动,称为金刚心。于净土宗,则指坚信...(界名)大集经之说处也。在欲色二界之中间。大集经一曰:以佛功德威神力故,于欲色二界中间出大坊庭,犹如三千大千...因与缘。世间的一切事物,皆由因与缘的和合而生而有。因指主要的原因,缘指次要的助缘,例如稻谷,种子为因,泥土、...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第一、你问我涅盘以后,依谁为师;应依 波罗提木叉 (戒律)为师。 『第二、你问我涅盘以后,应依何安住,应依四...问: 关于往生的条件,在于深信切愿,弟子对这点也是深信不疑的,但弟子对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里面提到的,唯除五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1、一切快乐,没有比祥和更为快乐;一切享受,没有比宁静更为享受。 2、一个人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一个人心...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众,不受呵责。 二者,喜见他短,自谓...
禅宗一个很关键的传承,是五祖传到六祖,因为禅宗之前的修学很杂乱,初祖、二祖、三祖、四祖、五祖都没什么太多章法...
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什么?就是要我们至诚恳切的心,从清净心里面流现出来的。因为这个智慧是...
一讲到结界啊大家就非常熟悉了,一般说的洒净。很多佛弟子不知道我们念大悲咒干什么?但是都知道师父手上驮着个杯子...
诸上善人咏
【佛光大辞典】
上篇:请观音经 | 下篇:诸天 |
(人名)Kṣāntideva,释尊幼时教武术之人。...
律仪
朝观音夕药师
呾叉始罗国
死王
念觉支
无漏断
八大明王
所知相
金刚心
大宝坊
因缘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推荐】释迦牟尼佛临涅盘时的几句叮咛
万一犯了五逆和谤法,就不能往生吗

通过报身佛的无量相好,能否见到法身如来
67条忠言语录

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用本来无一物来对治烦恼

少欲守道,精进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