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全一卷。唐代实叉难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系佛在龙宫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内容为有关十善业之功德。经载,永离十...【触界】 p1449 品类足论二卷十三页云:触界云何?谓触、为身已正当触,及彼同分。...【二法令观行者梵行速满】 p0044 瑜伽十三卷二十四页云:又有二法,令观行者,最极究竟离垢梵行,速得圆满。一...无始以来的生死。由于无明无始,所以生死也是无始。...指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第二方便品、第十四安乐行品、第十六寿量品、第二十五普门品等四品,以其为法华经之主要部分,...【俱有依】 p0925 如成唯识论四卷九页至十三页广说其相。今取护法义云:有义、前说皆不应理。未了所依与依别故...慈悲和智慧,是佛菩萨所必备的二种德性,也叫做悲智二门。智是上求菩提,属于自利;悲是下化众生,属于利他。...(菩萨)普贤菩萨有延命之德,向普贤菩萨祈祷延命之法,谓之普贤延命。凡延名之修法有二种:一普贤延命,二延命菩萨...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忏悔之法,大略有二,初则理忏,二则事忏。此之二忏,通道含俗。若论律忏,唯局道众。由犯托...“所遍计”之对称。第六识、第七识普遍计度诸法而妄执有实我、实法,故称能遍计。唯识三性中,遍计所执性之自性系由...【四静虑差别】 p0448 瑜伽六十三卷六页云:问:初二静虑有何差别?答:第二静虑中,三摩地圆满,有差别故。问:第...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准提咒持诵仪轨...
印象中,奶奶笃信佛教,每日吃斋念佛,特别信奉观音。信奉观音的奶奶有着一颗菩萨心肠,小时候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
各位莲友,东林佛号从它产生到现在已经将近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在东林祖庭和净土苑是常住每天念佛的主要的音声格调,...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印光法师在文钞中...在中医的养生俗语中,有青年养肾,中年养肝,老年养胃一说。说白点,也就是在年轻人要注意性心理和生理健康、不可纵...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妄缘,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心如木石相...
念佛可往生西方,参禅能明心见性,一般以为这两种法门互相牴牾、渺不相涉,参禅对上根人,念佛对下根人。实际上,念...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
一、《圆觉经》: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
行者
【释氏要览】
善见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钵。欲依寺中住者名。畔头波罗沙(未见译语)今详。若此方行者也。经中。多呼修行人。为行者。行是所修二种行也。者即五蕴假者。是能修行之人也。凡十六岁已上。应呼行者。谓男生八岁毁齿。十六阳气全。以其有意乐信忍。修净梵行故。自晋时已有此人。如东林远大师下有辟蛇行者。
上篇:小鱼忘教 | 下篇:孝 |
凡十卷。元代庆吉祥等二十九位大德奉诏撰集。略称至元录。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敕命帝师拔合思巴等通达诸方...
十善业道经
触界
二法令观行者梵行速满
无始生死
四要品
俱有依
悲智
普贤延命
忏悔法化制通局
能遍计
四静虑差别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一念善心即为佛

东林佛号的唱念方法

三界之苦,轮回过患,应生出离之心
中年养肝的四大禁忌

洗涤无量劫来的业识种子

念佛与参禅
为什么鸡蛋和牛奶不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