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十卷。元代庆吉祥等二十九位大德奉诏撰集。略称至元录。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敕命帝师拔合思巴等通达诸方语文、义学之沙门集于大都(北平),就西蕃大教目录,校订汉土经典,纪录部帙有无、卷轴多少等而成此一切经目录。本录类分为四科:(一)总标年代,括人法之宏纲。(二)别约岁时,分纪录之殊异。(三)略明乘藏,显古录之梯航。(四)广列名题,显今日之伦序。总计收录开元释教录等所列三藏凡一四四○部五五八六卷。其特色为有汉译藏经与西藏藏经之对照,经律论题目均附梵名。 p253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指遇恶因缘而退第六正心住之王子。又作法财王子。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载,若不值遇善知识者,于一劫二劫...金刚萨埵于密教中有多重角色,或指密教传法之第二祖,原为大日如来之内眷属,后为大日经之对告众,其后将密乘传予龙...【二种言教义】 p0030 显扬二十卷七页云:复有二种言教义。谓世俗言教,胜义言教。世俗言教者:谓差别、建立,...【内无色想观外色】 p0367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六卷十二页云: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色耶?答:谓有苾刍、起如是胜解;今...(术语)戒断人畜之命者。自下手而杀,与教人使杀同罪。五戒、八戒、十戒各有杀生戒。此不分别人畜。比丘之具足戒分...(术语)五部者,迷于四谛之理之四部见惑,与迷于世上事相之一部修惑也。三界九地各有此五部。依萨婆多部之义,则佛...华译为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等,即亲近奉事三宝和受持五戒的女居士,为四众或七众之一。...(Nāsik)位于印度西部之都市,面临德干高原之哥达维利河(梵 Godāvarī)。为印度教之圣地,相对于恒河岸之波罗...【依得】 p0767 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依得云何?谓得所依处。...(术语)知识者,知其心识其形之义,知人乃朋友之义,非博知博识之谓,善者于我为益,导我于善道者。法华文句四曰:...(术语)与圣智同。正了法之如何之智也。往生论注下曰:正者圣智也,如法相而知,故称为正智。大乘义章三曰:言正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联合早报》03年转载了路透社的消息说,佛教徒脑部扫描显示,他们确实是快乐而心境平静的人。其实,凡是正信的佛教...
护持三宝,要从信仰的建立开始。首先,你要认定佛法僧在世间确实就是宝。你要知道,佛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见的觉者...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五谷有小米、大米、小麦、大豆、高粱。其中小米可养脾、大豆可养肾等等。中医...
一、提起佛号 蕅益大师强调:提起佛号,净土宗念佛不一定往生,但是往生一定要念佛,它是不可以取代的。你看《弥陀...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追求着五福。所谓的五福是哪五种呢?「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现在已成为家...
我佛慈悲大愿王。劝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内轮回苦。极乐国中寿命长。七日持名心不乱。六根清净性昭彰。如来直指菩提...
经上说,大千世界七宝不足以为奇,遇到佛法是珍奇。 福田经云: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中,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中,...
《六祖坛经》有一句话说: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意思是说只要你心中没有是非之心,或是没有这个人不好!、那个人...
至元法宝勘同总录
【佛光大辞典】
上篇:至不至相似过类 | 下篇:至心回向 |
【念根】 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法才王子
四重金刚萨埵
二种言教义
内无色想观外色
杀生戒
五部合断
优婆夷
那西克
依得
善知识
正智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为什么说佛教徒是快乐者

只有这样护法,你才会有无量功德
五脏食疗养生的好食材

【推荐】做好这四大步骤,为往生做准备

修持药师法门得五种福报

普能嵩禅师净土诗

无尽的财富来自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