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十三卷二十四页云:又有二法,令观行者,最极究竟离垢梵行,速得圆满。一者、修谛现观,二者、于后离欲,方便勤修;于诸等至,无有爱味,离诸障难。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界名)依阿弥陀佛本愿成就之国土,即极乐净土也。往生礼赞曰:而观彼弥陀极乐界,广大宽平众宝成。四十八愿庄严起...(1674~1710)清代黄檗宗僧。福建尤溪人,俗姓陈。始称慧彻。字别光。投鼓山寺恒涛出家。康熙四十八年(1709)渡日...【恚害】 p0939 瑜伽八十四卷十八页云:恚害者:谓以手等而加害故。...又称普同塔、普通塔。即众僧纳骨之石塔。海会者,喻大海能广收众流。其样式多作五轮塔,前刻海会塔之文字,后方有孔...【烦恼由五种相建立差别】 p1196 瑜伽五十八卷二页云:如先所说烦恼杂染义,当知此烦恼、由五种相、建立差别。何等...【一切有情由食而住】 p0014 瑜伽六十六卷三页云:问:有七因缘,任持诸行,令住不坏;何故世尊,但说有情由食...(名数)一利供养,捧香华饮食等也。二敬供养,赞叹恭敬也。三行供养,受持修行妙法也。又如其次第,名之曰财供养,...亦名:五乘之轨导 资持记·释钞序:“五乘者,人、天、声闻、辟支,及佛,能乘人也;五戒、十善、谛、缘、六度,所...【菩萨八种异熟果】 p1131 瑜伽三十六卷三页云:云何异熟果?谓诸菩萨、寿量具足故;能于长时修习善品,依自他利,...又作因中有果论。为外道十六宗之一。即执着诸法之因中常有果性之外道。此外道认为因中常有果性,例如稻以谷为因,欲...(术语)十住之第八住。初生于佛家,在童子之位也。...(印光大师校印本)...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世间每一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有的人谦虚自卑,有的人自大贡高傲慢。有些是有才能智识学问而不显耀,有的人空腹高心...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个话题,就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是说我...
这部《无量寿经》是由诸佛如来所特别加持护念的。首先说,说出这部无量寿经的时候,当时十方诸佛都伸出广长舌相,来...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后世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年!这都是得自范...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
可怕的现状 我们每到寺院等宗教场所,都会看到袅绕的烟霭和通明的灯烛,马上就会感觉到一种神圣气氛,身心也不由得...
阿弥陀佛因地修行做法藏菩萨,在这个世间发愿修行,而且他示现的每一个身都在娑婆世界跟我们广结法缘,那么这个缘跟...一、认识害怕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害怕自己的公司会破产;害怕自己永远都找不到生命中那个特殊的人;或者害怕会失去...
二法令观行者梵行速满
【法相辞典】
【二法令观行者梵行速满】 p0044
上篇:二法令修善者时无虚度 | 下篇:二法令修断者得安乐住 |
一念者,阴妄刹那之心,名为一念。本觉灵知自性,亦即一念。夫一心具三千,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则已,介尔有心,即...
愿土
寂透
恚害
海会塔
烦恼由五种相建立差别
一切有情由食而住
三种供养
戒为五乘轨导
菩萨八种异熟果
因中有果宗
童真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百喻经
过与不及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苦难众生最后的机会

一条家训,让一个家族兴旺了800年

这样去做,地藏菩萨就能加持成就你的大愿

提倡环保--远离有毒香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