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无明有二种】 p1070 集论四卷九页云:无明有二种。一、一切烦恼相应无明。二、不共无明。不共无明者:谓于谛无智...梵语 sa-rana,巴利语同。为有漏之异称。诤,烦恼之别称。烦恼与善品相抵触,损害自他之身,故称诤。有,随增之义。...(人名)Dharmagupta,比丘名。又作昙摩鞠,昙摩德,昙摩屈多迦,昙无德,昙无鞠多,皆梵音之楚夏耳,译曰法正,法...(术语)如小乘之犊子部,大乘之方广道人佛法内之外道也。止观十曰:邪人不同又为三:一佛法外外道,二附佛法外道,...全一卷。撰者不详,日本临济宗僧汉兴祖芳(1722~1806)校订。日本宝历十二年(176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六册。...梵语 karmadāna。司一寺事务之职称。意译作授事、悦众、寺护、次第。又称维那。维,纲维之义;那,羯磨陀那之略。...支杂染摄者,若无明若爱若取,是烦恼杂染所摄。若行若识若有,是业杂染所摄,余是生杂染所摄。问何故识支业杂染摄耶...(术语)真如也。一,平等之义,名平等之实相曰一实。三藏法数四曰:一实谛,谓一实相中道之理也,无有虚妄,无有颠...【四识住与七识住差别】 p0466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七卷九页云:问:何故四识住中,识非识住;七识住中,识是识住?...(物名)梵语舍罗Śalākā,算人数之器,以竹木作之。于投票等用之。行事钞说戒正仪篇曰:十诵云:行筹者为檀越问...为明上中下尊卑彼此之别,梵语示动词变化,有十八种之不同,此即二九韵,称为丁岸哆声(梵 tiv-anta),又作底彦多...毗尼日用切要...往生论...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附梁录 夫修善福臻,为恶祸徵,明理晈然,而信寤者鲜。既共生此...
起疑情是一门很深的功夫,初学的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那么,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古来参公案,除了参话...张居土学佛很精进,十几年如一日,严持戒律,诵经拜忏,定期组织印经、放生,只要是利益众生的事情,他都发愿努力去...
我们要欢欢喜喜地去面对一切,因为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条长河,妈妈没生我之前有我,今生结束后,只要你有造作还会有重...常熬夜会使身体的正常节律性发生紊乱,对视力、肠胃及睡眠都造成影响。 专家建议,多吃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有人说,进入佛门的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善根深厚,一闻佛法当即信受;另一种则是吃苦太多,不得已在世间遍寻解脱的...问: 作为一名退休的教师,虽然有诵经念佛,可心里总是放不下学生,并且还想继续深造去帮助别人,请师父指点。 慧律...
佛教经常让我们讲身心无忧,身无忧,心无忧。那我们就快乐无比。但是我们往往都是身有忧心也有忧,一有忧愁,我们的...
原文: 倘惑业未尽,道果未成。纵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经生死,进少退多。以道不胜习,业能缚心。譬如坯器未烧,经...
守寺比丘
【释氏要览】
善见律云。佛使一比丘食时守寺(即今二寺有直月看堂者是)。
上篇:市买祸母 | 下篇:式叉摩那 |
(术语)有情之正报也。五蕴之中,色蕴者身,受想行识之四蕴者,心也。无量寿经下曰:身心摧破。法华经提婆品曰:身...
无明有二种
有诤
昙摩鞠多
附佛法外道
曹溪大师别传
羯磨陀那
支杂染摄
一实
四识住与七识住差别
筹
二九韵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怎样保持觉照
炒股障碍修行

我们可以不接纳伤害
常熬夜者应多吃胡萝卜

苦水育青莲
有诵经念佛,但内心总是放不下该怎么办

积极人生莫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