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如小乘之犊子部,大乘之方广道人佛法内之外道也。止观十曰:“邪人不同又为三:一佛法外外道,二附佛法外道,三学佛法成外道。”华严玄谈八曰:“一我法俱有宗,谓犊子部。(中略)为附佛法外道。”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依大乘方等之文所设立之戒坛。即不拘根缺缘差,亦不细拘禁忌,凡发大心之人皆能得戒,摄人最为周遍广大,故称方等戒...【无生法忍】 指观诸法无生无灭之理而谛认之,安住且不动心,曰无生法忍。为三忍之《大智度论》卷五十载:‘无生法...指能障蔽日月之五者。即烟、云、尘、雾及阿修罗之手。[摩诃止观卷五上] p1205...戒本疏·三十舍堕法:“问:‘长衣开忘,此离开不?’答:‘亦如两望。必勤奉持,忘非可学;夜忽忆得,取会无缘;明...骨锁,梵名 ?ajkara,音译作商羯罗。又作骨琐天。为大自在天之化身。然于密教则谓大自在天为大千世界之主,商羯罗天...(地名)又作尸陀林,尸多婆那Slta-vana,尸多译曰寒,婆那者林也。弃死尸之处是曰寒林。玄应音义七曰:尸陀林,正...(人名)Kāśyapamātaṅga,又作摄摩腾,竺摄摩腾。无翻名。中天竺人,能解大小乘经。尝为一小国王讲金光明经,以...【三种诸行流转差别】 p0213 瑜伽八十七卷十七页云:复有三种诸行流转差别。一者、萨迦耶。是诸有情染着安足处所义...【伊叶波罗】 此云自在。西域人。善通三藏,解贯四含。宋文元嘉,彭城翻译。...(植物)又作婆利质罗,婆疑质垢,婆利耶怛罗拘陀罗,婆唎耶呾罗拘毗陀罗。忉利天上之树名。译曰香遍树。...【五无量作意】 p0271 显扬三卷六页云:无量作意者:谓五无量作意。广说如经。一、有情无量作意。谓诸菩萨、以增上...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安婧最近很郁闷。她不喜欢参与那些家长里短的话题,也不愿意听同事们背后的议论,所以她总是尽量躲开人多的场合,完...方便门中,凡是佛所说的法门,统统是方便法门,而最容易、最简单、最直接、最快速、最圆顿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法...
五十一心所,分成六位。第一是遍行心所,什么叫遍行心所呢?它描述了我们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开始的。比如说,我看到这...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批注上说:一个菩萨深深地了解到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痛苦的根源,跟别人完全...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衰残,奚啻惜分。一弹指顷,毋杂用心。 毋杂用心者,谓本参正...
我们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个很大的差别:小乘佛法偏重智慧,他修无常、无我的智慧,他不偏重修福德;但是大乘...
《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 合十对佛教徒言,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
附佛法外道
【佛学大辞典】
上篇:依诠谈旨 | 下篇:附法观 |
灭罪,即藉忏悔、观佛、念佛、称名、持咒等宗教行为,得以灭罪、消业障;生善,又作作善,乃积极积功累德。灭罪、生...
方等戒坛
无生法忍
五翳
离衣宿戒开忘
骨琐天
尸陀林
迦叶摩腾
三种诸行流转差别
伊叶波罗
婆利质多罗
五无量作意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百喻经
心律法师:遇到小人怎么办
怎样持名念佛

发掘自己良善的品性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积集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