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名数)数论外道二十五谛之第七位,生五种作业之根也。一语具,为语之具,即口舌等;二手;三足;四小便处,即生-...【平等摄持】 p0532 杂集论十卷十页云:平等摄持者:善修习故;不由加行,远离功用,定心相续,离散乱转故。...全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谓诸法原本之体性,乃言语所不能尽,亦非思虑分别所能知。盖诸法之体性本来清净寂灭而常...谓有一类。于空无边处天。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因此悕求。勤修加行。超诸色想。灭有对...(故事)金光明经,单云金鼓。最胜王经云金光明鼓曰:金光明鼓出妙声,遍至三千大千世界。能灭三涂极涂罪,及以人中...(杂名)译曰转轮圣王。见斫迦罗伐辣底条。...【三种所应作事】 p0203 瑜伽十四卷五页云:又有三种所应作事。修观行者,由此三事增上力故;修习信等一切善法。一...位于四川广元县北四公里处。为四川境内最宏伟之石窟群。窟龛密集,最多处叠至十三层,高达四十公尺,绵亘约三百公尺...(人名)五灯会元曰:明州天童密庵禅师,名咸杰,应庵昙华禅师法嗣,幼颖悟,出家遍参知识,后谒应庵于衢洲之明果,...(术语)又云当来。谓事物之作用,众生之果报等之当来而未来者。...【不定心等】 p0328 成唯识论七卷一页云:已说二十随烦恼相;不定有四,其相云何?颂曰:不定谓悔眠、寻伺二各二。...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佛说疗痔病经...
【原 文】 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 第...
第二个,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虚空,转心缘识。此定成已,...有网友问到出家有什么条件和要求,今据律藏《四分律行事钞》略述如下。一个人是否能出家,除了主观的要求外,在律藏...
众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习气,随着自己的习性去造业,那就是放纵扩大自己的错误;如因着而不改变自己的恶习,就会永远...问: 弟子读《长阿含经》前三分皆欢喜生信,叹未曾有,只是第四分讲须弥山及四周龙王、金翅鸟、日月宫殿等事,与所...
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境所产生的六种认知作用,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禅宗运用般若空观,强...《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来,为佛的十种尊称之一,是没有来也没有去的意思。广钦老和尚往生前...
讼习 讼,争讼,意思是说,我们自己有了过失,但是我们不想把过失发露出来。那怎么办呢?用种种的言词来加以争辩,...
无生法忍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无生法忍】指观诸法无生无灭之理而谛认之,安住且不动心,曰无生法忍。为三忍之《大智度论》卷五十载:‘无生法忍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大乘义章》卷十二载:‘从境为名,理寂不起,称曰无生;慧安此理,名无生忍。’据《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载,不退转地之菩萨依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得本性、自然、烦恼苦垢三种之无生忍:一、本性无生忍,又作本来无生忍。谓观遍计所执之体性均无,而忍知本性无生者。二、自然无生忍,谓观依他之诸法因缘生,忍知非自然而生者。三、烦恼苦垢无生忍,又作惑苦无生忍。谓诸法实性之真如法性,系安住无为与一切杂染不相应,忍知本来寂静者。此乃忍知三无性之理,故称无生忍。
上篇:无生法 | 下篇:无色有 |
【具四功德方获四种妙陀罗尼】 p0826 瑜伽四十五卷十六页云:若诸菩萨,具四功德;方获如是诸陀罗尼;非随阙一...
五作业根
平等摄持
诸法寂灭相
无明为缘造不动行
金光明鼓
遮迦越罗
三种所应作事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密庵
未来
不定心等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出家的资格和条件

修正自己的习气,不再被业所转
佛经中有些与世间常识相违,该如何断疑生信

禅宗对六识空性的体证
圣严法师《如来也是如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