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首经偈云。比丘入他家。不应怀憍慢自大自高心。若有皆当灭。当以慈慜心。无欲无所求。说法广饶益。净行于世间。
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杂语)菩提树也,佛成佛于此树下,故云佛树,亦云道树,菩提树。维摩经佛国品曰:始在佛树力降魔。无量寿经上曰:...(术语)就十八界分别三种之有对:一障碍有对,二境界有对。三所缘有对。对者碍之义。碍有二种:一障碍之义,二拘碍...(一)为“止善”之对称。积极修行善业,是为行善;消极制止恶业,是为止善。如不杀生,止杀生之恶,是为止善;行放生...【无明转异殊胜】 p1078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五页云:复言:世尊!云何无明转异殊胜?世尊告曰:略有四种转异无明...(杂语)炽盛光佛顶法也。又炽盛光如来也。...(术语)六尘之一。一切之法,为意识之所缘者谓之法尘。在十二处中,谓之法处,在十八界中谓之法界,于根境相对之语...【永寂静】 p0495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三页云:永寂静者:由见道故。...观,谓定心运想。指死尸臭烂不净观、闻法忆想分别观。为修行者息止贪着心之法。据禅要呵欲经载:(一)死尸臭烂不净观...(传说)弥勒菩萨等率阿难于铁围山结集大乘经。...又作宝相花、宝相华纹。为一种雕刻绘画之装饰花样,佛教亦用之。元史卷八十舆服志仪卫殿下黄麾仗条载:“服绯絁生色...(经名)在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四经之第二。信者闻人言而不疑也,解者悟解于自心内也。此一品为譬喻品中第二之领解段...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印光大师校印本)...问: 菩萨为何有无明?菩萨的无明与众生的无明有何不同?能否觉无情,如果不能,怎么会有情及无情同圆种智? 中台禅...
为人子女时做到五不怨,为人父母时做到七不责,请您试着放平心态,或许生活就会更阳光! 《爱父母的五不怨》 1、不...
佛讲了四种造业或犯戒的原因: 一个是不明理,然后犯戒; 二是虽然明理,但是还没有真正深信,所以犯错; 三是虽然...问: 师父,上香是不是越多越灵,红色和黄色上哪种会好一点? 宏海法师答: 这个问题,是几乎所有刚刚进入佛门的人...人生如梦,而人就在无常的人生中不断地追求、幻想,所以经常生活在烦恼、束缚之中。 佛经里有段「赛月童子」的故事...
万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傍晚,杭州云栖寺丈室内。八十一岁高龄的莲池大师面西而卧,即将入灭。 早在半月前,大师即...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 第二段他又说出第二个理由。为什么要布施呢?...
优波笈多修得阿罗汉果后,仍然继续在摩陀罗国的那哆婆哆寺,跟随舍那婆私修习佛法,后来他才开始独自外出参学。 离...
入俗舍五法
【释氏要览】
律云。一入门小语。二摄身口意。三卑躬。四善护诸根。五威仪庠序。令人生善
上篇:三千大千世界 | 下篇:三归戒 |
(名数)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一方便品,第二安乐行品,第三寿量品,第四普门品。是法华一部之主要,故称曰四要品。此...
佛树
有对
行善
无明转异殊胜
炽盛光
法尘
永寂静
二种观
铁围结集
宝相华
信解品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菩萨的无明与众生的无明有何不同

儿女「五不怨」与父母「七不责」

犯戒造业的四种原因
上香是不是越多越灵,红色和黄色哪种好
赛月童子

莲池大师一生的示现: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实念佛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