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云。若指合其掌不合者。良由心慢而情散故也。必须指掌相着。不令虚也。
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职位)立僧者,说法而成立众僧之义也。无一定之人。首座头首之外,别于西堂或前堂及诸耆宿中选有道博达之人而敦请...【相自在依止义】 p0839 世亲释七卷十五页云:相自在依止义者:谓此法界,是相自在之所依止。于诸相中而得自在...(术语)是华严天台所说幽远玄妙之教,一个一个之事物,山川草木勿论,即至一尘一芥之微,悉皆具备圆满常住之道,无...(术语)应他之请而来也。楞严经一曰: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谓众生沉溺于生死,有如处于泥沼之境,故以泥譬喻之。俱舍论卷一(大二九·一上):“生死泥者,由彼生死,是诸众生...子题:性重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经明性重,多以此戒为初。岂非身为业先,故杀业因首故也?言 性重 者,以性含轻...【不断常】 p0321 佛地经论七卷十五页云:二、不断常。谓受用身。恒受法乐,无间断故。...(术语)诸佛有总愿别愿。如四弘誓愿为总愿。如药师十二愿,阿弥陀四十八愿为别愿。止观七曰:菩萨生生化物,须总愿...(杂名)知足天之内院也。知足天有内外二院,内院为弥勒菩萨之净土。...行事钞·忏六聚法篇:“诸篇覆藏罪。由识知故隐。非疑、不识,则不成覆。垢心既重,岂名为误?”资持记释云:“识知...位于四川重庆缙云山。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初名相思寺,明代始改称缙云寺。建筑规模极大,华丽庄严,历代...十小咒...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朝山路上,有人和师父要个护身符,圣耀师父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五台山寺院外面,很多卖护身符的。为了获利,小贩会...
我们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们应如佛所说:「常想地狱苦」,为什么要想地狱的苦呢?因为地狱里的果报实在可怕,...
这样我们如果放在这么一个长远的时空底下来看,我们原来很执著的,认为那些让我们很烦恼的事情,其实不值一提。作为...
谦以待人,放下人我心 我以谦往,彼必以和来,大率家庭不和,都因不关紧要之小事较量而起。能放下人我心,自可不和...
《阿弥陀经》里除了一至七日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还说到另外的方便法门,就是临终...
佛教的伽蓝菩萨是寺庙丛林的护法菩萨,来源于印度。依《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所说,佛教伽蓝神是保护伽蓝(寺...在《阿阇世王授决经》中,记载一段贫女布施一灯,得佛授记的故事。 有一天,佛陀在罗阅只国耆阇崛山。当时,阿阇世...一、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生净土。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人。弘一大师称之为...
合掌
【释氏要览】
若此方之叉手也
上篇:迦提 | 下篇:慧苑琳琅 |
(术语)二种布施之一。以妄心求神福报而行布施者。见智度论十一。...
立僧首座
相自在依止义
个个圆常道
来应
生死泥
化教首戒杀制教先戒淫
不断常
总愿
知足院
诸篇覆藏罪犯故作吉
缙云寺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护身符不灵

常想地狱苦,道念由此生

用这个宝贵的人身,让生命更有价值

家庭和睦之法

到了极乐世界,你还有什么舍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