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一)梵语 pratyutpanna。意译为佛立、常行。原为现在、现前之意。以修此三昧,可使一切诸佛现前,故称之。 (二)般舟...【烦恼缘境有十五种】 p1195 瑜伽五十九卷八页云:复次烦恼缘境、略有十五。一、具分缘。谓身见等。二、一分缘。谓...行事钞·沙弥别行篇:“智论,问云:‘菩萨住于实相,不得一法,得破戒不?’答曰:‘以住于实相故,尚不作福,何况...(术语)Svāhā,即苏波诃也。...(杂语)幽妙之旨趣也。华严玄谈一曰:照住幽旨。...不思议慧,梵名 Acintyamati。文殊八大童子之一。位列文殊曼荼罗第二院之东南隅。亦有说此尊与广大、玄法、青龙三轨...【初静虑等中不说念正知舍】 p0685 显扬十九卷十二页云:问:念、正知、舍、一切处有;何故于初静虑等、不说耶...阐明一切法皆性空无相的教法,如般若经所说者是。...(物名)纳缀细片所作之帽子也,纳为纳衣之纳。续高僧传(景鸾传)曰:衣以袈裟,覆以纳帽。...以俱舍为宗之师。系对以俱舍等论为宗之师而言,非专指世亲菩萨。 p4030...【粗重二十种】 p1474 显扬十九卷三页云:麁重有二十种者:一、性执麁重。二、性烦恼麁重。三、性业麁重。四、烦恼...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晚课蒙山施食仪...优婆塞戒经...
人修道,坏在一个要自己好上。什么都想要最好。比如问求子求婚姻,就问那里菩萨最灵。请问,哪里的菩萨不灵?又问:...
原文: 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
原文: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 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
我们现在越早启动一念心性,对我们是越有利的。你不断地思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么这个时候...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 爸爸:是爱...
我国隋唐时期,佛教宗派,一时纷起,形成了一个众芳竞秀的局面。中有一宗,以奉阐《四分律》为本,并在终南山创立戒...
一:保宁勇禅师示看经警策文 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三业。若三业无亏,则百福俱集。三业者,身、口、意业也。 (...各界世界著名人物,从哲学家柏拉图和尼采,政治领袖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甘地,到流行歌曲偶像保罗麦卡特尼和鲍勃马利都...
摽表道人
【释氏要览】
昙影姚兴礼重见其超拔群士每谓罗什曰。影法师真为此国风流摽表之道人矣。
上篇:禅鞠 | 下篇:禅僧行解 |
(地名)又作鸠睒,俱睒。国名。...
般舟
烦恼缘境有十五种
菩萨住于实相得不破戒
苏呵
幽旨
不思议慧童子
初静虑等中不说念正知舍
无相空教
纳帽
俱舍师
粗重二十种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修行很简单,大道至简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四种因果

日常生活俗事太多该怎么修

把负面力量转成正面的能量
倚老卖老的人容易栽跟头

南山律祖道宣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