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术语)因明三支中之宗支,有现量相违等之九过,犯其九过随一之宗支,名似立宗。因明入正理论曰:虽乐成立,由与现...【俱有增上】 p0926 杂集论五卷七页云:俱有增上者:谓心于心所,作意于心,触于受。如是等。...(名数)每月有两回六度之讽经也。初二日为土地堂,初三日为祖师堂,初四日为火德神,初五日为韦天将军,初六日为普...(杂名)多闻天即毗沙门天之居城。慧琳音义十一曰:阿吒筏底城,即多闻天王所居也。...(杂语)七菩提分为圣道之至极,故称为宝。见大日经。...【正行无上】 p0503 辩中边论下卷二页云:正行无上者:谓十波罗蜜多行。如彼卷二页至十五页广释。 二解 如三种无上...凡二卷。塞建陀罗造,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古来阿毗达磨俱舍论之论旨系以五位七十五法为纲目,本论系...(书名)隋书经籍志曰:五行家有灶经十四卷。梁简文帝撰。...(术语)佛菩萨广大之慈悲也。与乐为慈。拔苦为悲。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中略)...(明王)Trailokya-vijaya-rāja,又名月黡尊胜三世王。五大明王之一,四面八臂之忿怒身,践大自在天之夫妻,在五方...【遂求慧】 p1247 瑜伽四十三卷七页云:云何菩萨遂求慧?当知此慧、略有八种。一、依法异门智。所谓菩萨法无碍慧。...晚课蒙山施食仪...优婆塞戒经...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就是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乃至于最后的究竟位。我们从...世间每一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有的人谦虚自卑,有的人自大贡高傲慢。有些是有才能智识学问而不显耀,有的人空腹高心...
引生修学的动力,就是所谓的精进。有些人刚开始学佛是很精进,但是慢慢的,行就没有力量,我们说老参没有力量。为什...此文由龙树菩萨札记中录出,所论烟草之害,较五荤尤烈,读之令人毛悚! 念佛持咒人,若有烟癖,最为护法神所恶,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若已娶而不生,则固非不尽人事也。 吾乡一居士无子,多方祈祷均不应,...
国庆长假,待客之余,读书、写字、坐禅、念佛。 品读《周易系辞》,有段文字,震动吾心灵: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注解上说,一个菩萨深深地了解到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痛苦的根源跟别人是完全...
佛陀住在维耶罗国乐音这地方时,有位贫穷的老母亲,来问佛说:生老病死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而又将往何处去?还有眼识...
真如名无我性
【阿毗达磨辞典】
何故真如名无我性?离二我故。
上篇:障碍 | 下篇:障法无畏 |
指证悟实道以后之阶位。未契实道为道前,正证实理为道中,自证以后为道后。据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四之说,道前指地前...
似立宗
俱有增上
六讽经
阿吒筏底
七菩提宝
正行无上
入阿毗达磨论
灶经
大慈大悲
降三世明王
遂求慧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一时的善念,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过与不及

突破障碍,超越自我,舞出生命
吸烟的危害超过五荤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

福德是承载世间富贵之根基

修学佛法不要永远停留在「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