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指五停心观与四念处(住)。五停心观,即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界分别观、数息观。四念处,即身念处、受念处、心...(术语)佛之德号。以具甚深无量之智慧故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无量慧世尊,受彼众人请。赞阿弥陀佛偈曰:十方三世...(术语)引接众生之本愿也。指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愿曰: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位于江苏镇江黄鹤山下。旧名竹林寺,晋大兴四年(321)创建,刘宋武帝微时曾栖息其中,既践祚,乃大事增饰,改今名...【外尘】 又称外境。自认识作用而言,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摄取的对象,即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人名)唐洞山价禅师之法嗣,京兆府蚬子和尚。不知何许人。印心于洞山。俗混于闽川。不畜道具,不循律仪,冬夏唯被...(术语)否定因果报应之道理也。十轮经七曰: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广百论释论五曰:若无善恶,苦乐亦无,是即拨无一...(术语)身之相貌也。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离欲邪行】 p1426 法蕴足论一卷十三页云:所言欲者,谓是淫贪,或所贪境。欲邪行者:谓于上说所不应行而暂交会:...【三事寻求见趣】 p0206 大毗婆沙论八卷九页云:如是总说,便有三事寻求见趣。一、以自性。二、以对治。三、以等起...(印相)八字文殊轨曰:定慧(左右手)并仰开云云。...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中说:若人梦中见四种相者,皆是最上吉祥胜相。何等为四?一者、白莲华。二者、白伞盖。三...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善于补人之过,容人之短,体现出一种人格魅力。 宽容是理解、沟通的桥粱。不懂...
参禅人,首立冲天大志,出格大志,出世大志,成佛大志。人无大志,何事不能行,何事不能成。但志有向上志,有向下志...
在网上看到有女居士发帖征婚,要建立一个佛化家庭,除要求对方笃信正教,别的条件都压得很低,甚至有些为信仰而过分...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此二句,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国土,虽复顶背日光,而为愚痴所暗。...
分三个方面讲:一、为什么要放生;二、放生有什么利益;三、应当如何放生。 一、为什么要放生: 1、众生具有佛性,...社会是人与人共同生活的环境里,因彼此关系集合而成的组织,举凡家庭、学校和公司都算是小型的社会,而个人则是组成...
前 言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在东林祖庭,我们一道来研讨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是非常殊胜难得的因缘,亦是...
无惭
【阿毗达磨辞典】
无惭者,贪瞋癡分,于诸过恶不自耻为体,一切烦恼及随烦恼助伴为业。
上篇:无害界 | 下篇:无恚界 |
为“散无表”之对称。定,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乱之精神状态。无表,为“无表色”之略称,指依于身、口发动之善恶二业...
五停四念
无量慧
引接悲愿
鹤林寺
外尘
蚬子
因果拨无
身相
离欲邪行
三事寻求见趣
阏伽印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佛经中说:梦见这四种相最为吉祥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知初出家,必住丛林,先修福本

佛教徒的择偶观 家庭就是道场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从三个方面谈放生
圣严法师《人人都有社会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