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术语)梵语僧伽蓝摩Saṁgharāma,译曰众园。比丘众依止之园庭也。即寺院是。...【尽无生智建立为十】 p1286 俱舍论二十六卷四页云:何缘二智、建立为十?颂曰:由自性、对治、行相、行相境。加行...【那伽曷树那】 义翻为猛。此出龙树劝诫王颂,彩字函。西域记云:那伽阏(音遏)剌那,此云龙猛;旧曰龙树,讹...【表色】 凡吾人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种种动作形态显然可表示于外而令人目见者,称为表色。为唯识宗所...梵语 ekavyūha-samādhi。指心专于一行而修习之正定。又作一三昧、真如三昧、一相三昧、一相庄严三摩地。一行三昧...(杂语)梦为睡眠中之妄想,幻为以种种秘术使人目眩惑,现出种种不实之事者,共虚假不实之事也。以譬一切诸法之虚假...(地名)国名,旧称曰疏勒。西域记十二曰:佉沙国,旧谓疏勒者,乃称其域号也。正音宜云室利讫栗多底,疏勒之言,犹...【于作意无倒】 p0748 辩中边论下卷八页云:于作意无倒者:颂曰:于作意无倒,知彼言熏习。言作意彼依,现似二...全一卷。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又称法宝坛经、坛经。六祖慧能述,法海集,元代宗宝编。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其敦...(术语)八识中末那识已下之七识,为自第八识转生之识,故对于第八识而谓之七转识。...【观察十二处法不应与他共兴诤论】 p1471 集论八卷十三页云:复次若欲自求利益安乐;于诸论轨,应善通达;不应与他...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原文】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 时有愚人,闻其此语,...
所有的修行一定是向内安住的;你安住了,你不求功德,它也自然会出现。 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佛教的功德没有一个是...【色】 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色可分为内色、外色、显色、表色、形色五种。内色是指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因...天台宗藏教的析空观,用四念处、五停心析空。把物质分析分析到极微,好比一张纸切一半、再切一半,切到最后似有似无...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学佛就是为...什么叫邪?发邪心,立邪愿的相状: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
我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一篇故事的隔一篇,讲到张师姐。这个张师姐她以前因为结了婚以后身体不好,吃药也吃不...
(第一讲) 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
未具资粮
【阿毗达磨辞典】
又未具资粮者,谓缘谛增上法为境,于诸谛中成就下品谛察法忍,成就下品顺决择分,未定生时。
上篇:贪欲 | 下篇:同行相应 |
有广狭二义,广义之偈,包括十二部教中之伽陀(梵 gāthā)与祇夜(梵 geya),两者均为偈颂之体,然两者之意义互...
众园
尽无生智建立为十
那伽曷树那
表色
一行三昧
梦幻
佉沙
于作意无倒
六祖坛经
七转识
观察十二处法不应与他共兴诤论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百喻经》痴人赞父

没有一个是求来的,都是修来的
佛学常见辞汇(六画)
忏云法师《四念处的观法》

佛法就在魔法中
大安法师:什么叫发邪心

佛的光明随时在我们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