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论八卷十三页云:复次若欲自求利益安乐;于诸论轨,应善通达;不应与他而兴诤论。如薄伽梵于大乘中,说如是言:若诸菩萨、欲勤精进修诸善品,欲行真实法随法行,欲善摄益一切有情,欲得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正观察十二处法,不应与他共兴诤论。何等十二?一者、宣说证无上义微妙法时,其信解者、甚为难得。二者、作受教心而请问者,甚为难得。三者、时众贤善,观察德失,甚为难得。四者、凡所兴论,能离六失,甚为难得。何等为六?谓执着邪宗失,矫乱语失,所作语言不应时失,言退屈失,麁恶语失,心恚怒失。五者、凡兴论时,不怀犷毒,甚为难得。六者、凡兴论时,善护他心,甚为难得。七者、凡兴论时,善护定心,甚为难得。八者、凡兴论时,欲令己劣他得胜心,甚为难得。九者、己劣他胜,心不烦恼,甚为难得。十者、心已烦恼,得安隐住,甚为难得。十一者、既不安住,常修善法,甚为难得。十二者、于诸善法,既不恒修;心未得定;能速得定;心已得定,能速解脱;甚为难得。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云何瞋恚盖?谓于有情。欲为损害内怀栽杌。欲为扰恼。已瞋恚。当瞋恚。现瞋恚。乐为过患。极为过患。意极愤恚。于诸...(一)用竹或木所制之尖细物。即头端尖锐,可贯穿物品之具。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大二四·二一八上):“诸苾刍刺三衣...(1686~1765)清代僧。为律宗千华派第七祖。浙江义乌人。受戒于江苏宝华山,深究律藏。未久,继承珍辉实咏之法嗣。...指非色非心法之类聚。三聚之一。(一)乃阿毗达磨所立之法相。其他二聚为色聚、心聚。(参阅“三聚”665、“非色非心...(名数)一贪欲,二瞋恚,三无明(又云愚痴),四慢,五疑,六身见(又云我见),七边见,八邪见,九见取见,十戒取...指构成人身之三十六种要素。然关于数目,多有异说。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四十八所举,三十六物分为外相、身器、内含三类...(名数)藏通别圆化法之四教,有三种:一、方等之四教,二、别教之四教,三、涅槃之四教也。此三种之差别如何?或言...毗卢遮那佛之法界定印。系照破法界之普遍光明定印,用以判定学人境界之真伪。碧岩录第七十三则(大四八·二○一下)...(譬喻)觉性甚深湛然,譬如海也。楞严经六曰: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长水疏曰:觉性周遍,甚深湛然,故如海也。...乃日僧辨阿依善导、源信之说所立之三种念佛仪则。据辨阿之末代念佛授手印载,所谓寻常行仪,即不拘处所、身体、衣装...【声明论亦二相转】 p1394 瑜伽三十八卷八页云:声明论亦二相转。一者、显示安立界相能成立相,二者、显示语工胜利...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
阿弥陀佛因地当中发愿就是用名号度众生,名号里面有着阿弥陀佛自己证的所有的功德。他的智慧、神通、相好、光明、善...从前,有一个樵夫,入山砍柴,不觉天色将晚,急忙收拾,直奔归路。 不久天下大雨,樵夫迷失了道路;在万分焦急中,...
从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来反省自己的心:当我和他人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一点傲慢心生起来?我做这件事情,有没有...
佛法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因为修戒可以让我们得到福报。有了福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不会有障碍,我们...有一天,有人问一休禅师道:禅师什么法号都好起,为什么要叫一休呢? 一休禅师回答说:一休万事休,有什么不好? 信...一、从健康的角度看肉食的害处 (一)毒素致癌(五毒攻身) 人吃进肚子的肉,至少隐藏五种以上的毒素: 1、动物被...
现在这个地球,有六十五亿人口,能够念他的名号,跟他结上缘的,很少很少,不多。这个地藏菩萨能够救度的,咱们经常...问: 经常会觉得付出得不到回报,对别人好往往结果会产生失望和伤心,怎么来调整这种心理状态,请大和尚慈悲开示。...
观察十二处法不应与他共兴诤论
【法相辞典】
【观察十二处法不应与他共兴诤论】 p1471
上篇:观十胜利制立学处 | 下篇:麤重相 |
(术语)昏住也。六祖坛经曰: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永嘉禅师云:无记者,虽不缘善恶等事,然俱非真...
瞋恚盖
签
文海福聚
非二聚
十使
三十六物
三种四教
毗卢印
觉海
三种行仪
声明论亦二相转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忘恩负义的樵夫

不要急于求心念一下子能清净

戒定慧学有门入
一休与五休
肉食的害处和素食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