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6~1765)清代僧。为律宗千华派第七祖。浙江义乌人。受戒于江苏宝华山,深究律藏。未久,继承珍辉实咏之法嗣。雍正十二年(1734),世宗召见,住北京大法源寺传戒,遂开千华派弘于国都之端绪。后归宝华山,受戒者达数十万。乾隆三十年示寂,享年八十。著有南山宗统、瑜伽补注、施食仪轨等。 p142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佛之觉悟也。凡夫无觉悟,声闻菩萨有觉悟而不大,佛独觉悟实相,彻底尽源,故称大觉。又声闻虽自觉,而不使...指阿罗汉成道时,依无生智而诵出之四句偈,较常见者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或杂阿含经最常...贪嗔痴等烦恼叫做惑,因惑而造作种种的善恶业,因业而招感无数的生死和痛苦。经云:因惑造业,因业受苦。...(杂名)指旧华严经第十一,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如来林菩萨所说之偈曰: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术语)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八识中除阿赖耶识,为其他末那等七识之总称,以对种种之境,而起虚妄分别故也,对真识...(杂语)Deva,又作提洹,提婆,提和。译曰天。...(术语)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为阿梨耶识,生一切万法,故指如来藏为识藏。楞伽经四曰:如来之藏,是善不善之因,(中...(天名)又曰金刚衣天。金刚界曼陀罗第二羯磨会众中,外金刚二十天之一天。此尊司胎内之胞衣,覆所生之子,防母所饮...【提洹竭】 或云提和竭罗。此云燃灯。大论云:太子生时,一切身边,光如灯故,故云燃灯,以至成佛,亦名燃灯。...【种子各有二种】 p1262 成唯识论二卷十页云:有义、种子各有二类。一者、本有。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蕴...(杂名)佛寺之美称也。凤为瑞鸟,故取为美称。...准提咒持诵仪轨...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
原文: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念佛不是要等的,这个因循等待可能就耽误了我们自己。有的人他听到念佛法门也觉得不错、蛮好的,然而他常常会说:等...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花了二三年的时间才到达,现在坐飞机不要二三天就可以到,而且能够飞到太空去。从前做什么事情...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人和人之间周围会有一些好的因缘,...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就无法明心见性。现简述如...忍辱,从世间法来说,这是一个做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修养问题。从出世法来说,它是一个了生死、出轮回的重要修持法门...佛陀普度众生,跟他出家学道的有五众弟子,一、沙弥(小和尚),二、沙弥尼(小尼姑),三、式叉摩罗(学戒女),四、比丘...在没有修学的那些年,我为金钱忙碌,为名声忙碌,为了与周围人相互攀比忙碌,为了弱肉强食的竞争环境而忙碌。因为忙...
文海福聚
【佛光大辞典】
上篇:文泰 | 下篇:文珠 |
(故事)佛母生佛后,七日而命终。姨母代养之。因果经一曰:太子既生,始满七日,其母命终。(中略)尔时姨母摩诃波...
大觉
四句成道
惑业苦
唯心偈
分别事识
提桓
识藏
衣服天
提洹竭
种子各有二种
凤刹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
善根深厚的人,不会投生在这个世间
立即长大

嗔心的火烧的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