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密教在修敬爱法时所用供物之一。即于坛上置箭,以射厌离憎恶之心。此乃古来秘传之法,异说众多。一般传说,花箭以苏...【生死长夜】 谓众生沉溺于生死之苦,如长暗之夜。生死如梦,于梦中未能觉知为梦,须至觉醒时,始能追忆梦中之境为...(术语)速疾证得菩提之妙果也。往生讲式曰:顿证菩提道,无如斯观门。...【静虑波罗蜜多种姓相】 p1380 瑜伽三十五卷六页云:云何菩萨静虑波罗蜜多种姓相?谓诸菩萨,性于法义能审思惟,无...又作天冠。指饰以宝玉之冠。又用于庄严佛菩萨之物,如宝冠菩萨坐于莲花上,左手持宝冠。宝冠有多种,主要有如下数种...(术语)含情识者,与含生同。法事赞上曰:悲智双行,不舍含情。...【三种律仪】 p0182 俱舍论十四卷一页云:此中无表,略说有三。一者、律仪。二、不律仪。三者、非二。谓非律仪非不...梵语 trīni-karmāni。(一)身口意三业。(一)身业,指身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若杀生、不与取、欲邪行等为身恶...(人名)律主名。见昙摩鞠多条。...【无常行相】 p1064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一页云:云何初名无常行相?谓于苦谛生灭法性,正观行相。...安置佛舍利之处所。佛国记即有释迦牟尼佛入灭后,舍利分八处,各设塔庙以供奉之记载。(参阅“塔”5421) p273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随烦恼二十:言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 失念就是对你所缘的境界不能明明白白地...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就是恶业;心念是善良的,即便诃责你的儿子,它也是善业。 考...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一定要积很多,才能发生大作用。而且所积的善最好是别人所不知...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曾于娑婆世界作大国王,名为毗楞竭梨,统领诸土、百官及人民。毗楞竭梨国王为人慈悲,对待臣民...
1、请问法师可以呼吸念佛吗? 答:当然,你念佛的时候,你是要配合呼吸比较好。但是你吸气的时候不能念佛,要吐气的...科学界现已形成共识:全球暖化有可能毁灭人类,而人类拯救地球的时间已经不多。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类肉食是全...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口痰,侍者见了都不以为然,急忙问道:「老师!你为什么要把痰...
佛法与外道不同的是佛法讲心。而外道大都以心外求法。因而佛法成为究竟法门。 一个人如果心存慈善,在外相才露慈悲...
识
【阿毗达磨辞典】
识者,谓六识身眼识乃至意识眼识者,谓依眼缘色了别为性。耳识者,谓依耳缘声了别为性。鼻识者,谓依鼻缘香了别为性。舌识者,谓依舌缘味了别为性。身识者,谓依身缘触了别为性。意识者,谓依意缘法了别为性。当知此中由所依故,所缘故自性故,建立于识。云何建立界?谓色蕴即十界眼等五根界,色等五境界及法界一分,受想行蕴即法界一分,识蕴即七识界,谓眼等六识界及意界。何故建立界处无别相耶?建立蕴中已说眼等各别相故,是故从诸蕴中出界建立,从诸界中出处建立。
上篇:施波罗蜜多相 | 下篇:胜生差别 |
亦名:大界须相小界无相、小界无界相 济缘记释云:“前明大界须相,不立则非;后示小界无相,立则乖法。”(业疏记...
花箭
生死长夜
顿证菩提
静虑波罗蜜多种姓相
宝冠
含情
三种律仪
三业
昙无德
无常行相
佛塔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每日积阴德的方法
国王慈心斲钉求法

净土问题回答
素食是冷却地球的最佳选择
灭除人我对待
